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1-07-27 08:53:55 浏览数:

信息技术是指计算机以及与其相关的通信技术手段,具体包括印刷材料、媒体、录音带、录像带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创设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從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化运用提出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随兴趣而变,而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抽象是其重要特点,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憾。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画面感和动态感很强,它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反映出来,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枯燥、烦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知识的吸收、转化。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呈现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启发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启发思维。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推理,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运用传统教学媒体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其动态过程,化静为动的直观效果可让学生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验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图形知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学教材中有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学习“元、角、分”的知识时,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亲临其境,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虚拟超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购物”学会付钱找钱,合理用钱,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以动态、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很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在学习中体验美,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审美教育,展示数学知识之美,能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了“比”的知识后,课本上有一个延伸阅读“黄金分割”,学生光靠抽象的文字阅读很难了解其中的美。教师可借助课件或微课,使学生看到生活中的“黄金分割”,如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还有世界各地的宏伟建筑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和埃菲尔铁塔,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门窗,其宽与长之比都用到了黄金分割。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水果、图形等融入教学内容,可以激励学生在有声有色有美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同样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美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在发现生活美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是现代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 罗 峰

上一篇: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上一篇: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