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提高审美能力,感悟数学魅力

发布时间:2021-07-29 08:45:51 浏览数:

摘要: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还是一门美的科学。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数学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关既有自然美的一种反映,又有它独特的形式与内容,还有它“人文化”的一面。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数学美,数学美也激励人去创造。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能力;数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4-0063-03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有数学强有力的支撑。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还是一门美的科学,数学教学中到处可渗透审美教育。小学数学是一门初等的自然科学,数学由生活中来,又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对生活有很大帮助。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组织能力高超,教学气氛轻松愉悦,教学语言清晰简明……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教学氛围的美,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和谐美、奇异美等都是构成数学美的主体。所以,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数学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数学概念抓住本质特征,准确严谨,简明扼要,体现了表达美;它是概念、图形、符号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和谐统一美。数学图像美观形象,更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数学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其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感悟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快乐学习,乐意学习。

一、挖掘资源,感受美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活动,来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各种各样的数学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恰当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一些学生的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也变得十分必要,达到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处处有的,对于我们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是潜在美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小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加强相互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方法,挖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美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中处处有美。具体方法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究数学王国奥秘的故事,或直接利用教材中形象、直观、富有挑战性的素材来诱发学生,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美的冲击,激发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不能理解抽象的口诀。以教学“三三得九”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三组树叶(或小鸟、小花等),每组都有3个。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发现每组的数量是3,一共3组,数清楚总和,可知3个的3倍是9个,自然而然,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实物,结合学过的加法知识,就会理解乘法口诀。触类旁通,以后教学“4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数学是数量变化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总结,它具有普遍联系和广泛应用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发现和利用数学美的能力。比如,一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含有1-10各数的“美丽的校园”图,图中有国旗、教学楼、花坛里的鲜花、校园里的大树,还有老师和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等景物。这些景象接近学生生活,是他们熟悉的事物。翻开课本,学生就会被它吸引住,教师适时提问,“谁能说说这幅美丽的图上有些什么呀?”美的事物唤起了他们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他们踊跃地行动起来。在发言时,学生不知不觉地用上自己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说出各中景物的数目,来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在不断地寻觅、交流中发现:数学原来很美,很有趣。

小学数学的趣味化、教学艺术化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展示数学魅力。例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就可以出一些趣味题,如“一个三位数加1就变成四位数、最大的四位数,1-100里有多少个带2的数字”“1+2+3+……100的和,有没有简便计算方法”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学生感兴趣,积极参与。

二、展示美的特征,鉴赏美

数学自身的严谨、周密、精确、完整显示了数学美,提高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从心底里热爱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从好奇逐步上升兴趣,从而爱上数学。其实数学知识系统也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上提问,尽量设计“对话”形式的问题,通过对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到很亲切,进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培养其自学能力。如,数学的美也可以通过数学各知识点提炼、综合以建立起知识网络,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具有典型性的建筑物、花纹图案等,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奇异之美。

小学数学是基础科目,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材的编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让教材为教学服务。新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课堂的创新,虽然打破了传统教学陈旧做法,也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教学中,可以利用花坛、教学楼、桥梁等建筑体会对称的布局,利用图片展示来学习平移可旋转,也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板报学习图案,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复习课中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练习题,画出知识脉络图,简明扼要,引导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按照它们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经过整理,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同一条彩带,编织出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美妙的数学王国。这样既让学生系统地回顾了知识,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统一美、整体美。

三、抓住思维火花,创造美

古代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莫过于使学生感到“掌握和理解数学是我所能胜任的”!如果学生感到“数学有味”,还能去欣赏数学,对数学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在这种欣赏中还能意识到数学美,在学习中能产生审美情感,那就会热爱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纲挈领地讲述,作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推导结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加减法时,单纯地用一些数字运算显得很枯燥,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展示学生熟悉的超市,配以文字说明超市各种货品的价格,如,一大瓶饮料售8元,一箱牛奶25元,一个面包4元,30元钱可买哪些商品,多少件,剩多少钱。学生按照生活常识选择商品,并进行计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变成了一个趣味题,学生很快得出结果。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学习了数学就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知识魅力。

创造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例如,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题: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图形,能拼成几种图形,哪种图形的周长最大?学生纷纷动手,自己拼图形,算周长,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受“正方形、长方形”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能想出“品字形”、“梯形”的图形。老师可及时点拨:“这12个正方形是不是只能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呢?想想还能怎么拼?”学生茅塞顿开,不断展示他们新的拼图,描画在黑板上。面对黑板上的图形,学生兴奋了:“哇!真漂亮!”“有楼梯、有凳子、有鱼”……这时教师再次点拨:“同学们真厉害!拼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现在你能找出哪个图形周长最长吗?”学生们又忙开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找到答案。利用小小的正方形,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这是创造中的再创造。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让学生观察自家的形形色色美丽的钟表,设计他一天的生活,几点起床、吃早餐、上学,观察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分辨时间。学生觉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了,各色的钟表更加美丽了,而且钟表离自己生活那么近,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教师用数学知识创造了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在接受美丽熏陶中理解美的涵义。

总之,数学的完美,不仅体现在数学本身,还体现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上。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回归生活学数学,既让数学本身知识的魅力得到展现,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成为数学美的追求者。

[责任编辑 高洁]

上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研究

上一篇:谈数学基本技能的课内有效训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