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策略

发布时间:2021-08-02 08:49:12 浏览数:

【摘 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道德、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完善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本文从注重物理学史的熏陶、用好教材的教育素材、积极创设丰富的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及“热点”四个方面探讨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策略

一、注重物理学史的熏陶

物理教材中许多规律的发现、原理的建立,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有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为科学研究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心理特点,结合物理学史因势利导,调节好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心态,不断创设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情境,让学生保持持久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查找这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材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介绍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的“信息库”栏目,将科学知识与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有机地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习物理的热情及自信心,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逐步树立为科学技术发展而有所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讲解“磁场”时,可以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科学家——沈括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在古代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告诉学生早在战国时代墨翟和他的学生就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在这些实例教学过程中,讲述历史使他们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家的创造精神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增强其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理想。再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可以介绍欧姆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欧姆由于家境贫寒,曾经中途辍学,后来努力自学完成了学业,为了总结这条重要的电学规律花了10年心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情感。

二、用好教材的教育素材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在结构体系上作了大胆探索,设置了如“活动”“信息快递”“生活物理和社会”“方法”“WWW”“信息库”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素材。如古今中外的建筑、文物、物理学家、科技成果、自然现象、现代科技发展成就、科技应用的新成就等材料。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内涵,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用足用好这些素材,来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利用“信息库”栏目中的北京天坛回音壁、三星堆纵目青铜面具,“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我国古代大型编组乐器编钟、光与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等等,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的悠久深远,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太阳奇观、大海中蕴藏的机械能、海陆风的成因、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等素材,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热爱的情感及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愿望;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热机的发展历程、以声消声、人工降雨、望远镜的发展、红外线的应用等素材,让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即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科学的求知欲;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温室效应加剧的恶果、热岛效应、紫外线和臭氧层、废干电池污染与安全处理等素材,培养学生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意识,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的意识,即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个人为人类作贡献的价值观;利用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机械模型、模拟调光灯、简单电路的设计等小制作、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制作、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积极创设丰富的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培养产生的,根据这一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可按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探究、求证、验证、激励、交流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如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等,春天来临时,这些冰雪会融化成水;再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白汽”遇冷变成小水滴,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汽”等现象。由此创设了“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冰雪又为何成为水”“白汽究竟是什么”“水为何能变为白汽”等一系列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再如,可以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真理、主动修正错误、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对发现科学知识的价值。例如:在苏科版九年级“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科学猜想出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来猜想,那么在这个实验中用什么方法便于探究呢?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渗透物理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学生探究的盲目性。然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学过的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了解了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①明确研究目的;②确定研究的方法;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接着我再引导学生一起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最优的方案,并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四、密切联系生活及“热点”

物理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物理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前沿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提出一些问题,通过用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提升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相关数据,“人类自1973年以来,一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经采掘殆尽……”,让学生了解全球的能源状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电灯效率”,指导学生阅读“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并进行小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新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然,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遵循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渗透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由一个个知识点、一节节课的点滴积累,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情境中达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上一篇:排除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