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混合经济:转型国家的目标选择

发布时间:2021-07-09 09:03:04 浏览数: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转型的根本走向和一般性目标已得到学术界基本一致的认同,但由于当今世界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的转型国家究竟要转向何种经济体制,依然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典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提出经济转型走向的一般性选择依据,并进一步提出混合经济是转型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唯一目标。

[关键词]转型多样性 唯一性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中图分类号] F014.36;F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8)02-0085-03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准文号:06GGD790020)资助。

[作者简介]胡尹燕(1976-),女,安徽阜阳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转型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转型的一般性和根本性的目标已得到学术界基本一致的认同,但由于当今世界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的转型经济国家究竟要转向何种经济体制,依然是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体制多样性的探讨,对典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提出了经济转型走向选择的一般性依据,并指出混合经济是转型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唯一目标。

一、典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性分析

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各种体制中既有反映当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具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适应各国实际情况、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的东西。

(一)典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性特征

1.混合所有制:国有、私有及其他经济成份并存。当代典型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企业制度为其微观基础,除了私人企业外,也还有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合作制企业等几种所有制企业的形式。

2.混合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并存。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完全单纯地依靠市场调节或是完全单纯地依靠国家调节的经济体制。任何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都不可能完全否定国家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是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体现的自由度不同,国家干预和调节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典型市场经济体制共同的特征是坚持市场是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同时注重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3.以法律法规规范经济的运行。不论是商品生产还是商品交换,都需要在法律法规规范的条件下运行。首先,法律法规能够规范市场不同的利益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其次,法律法规则起到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竞争环境,从而达到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第三,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商品的等价交换是市场存续的前提,而法律法规能够规范和维护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平等性以及商品的等价交换。

(二)典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异和根源

1.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美国政府微调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基于其社会极端崇尚自由的文化环境。自由主义意识奠定了美国市场经济体制历史传统的基础。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则是基于它的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崇尚权威,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的集体中协调人们的行为。欧洲历史上是早期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故乡,受到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较深,这是法国形成计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德国形成注重社会公正、注意社会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文化背景。

2.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侧重点不同。美国政府微调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三者关系的重点是在企业,政府要确保企业自由。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三者关系的重点是在市场,政府调控的重点在于维护竞争秩序、维持币值稳定、平衡市场结果,以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和有效运行。法国计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在于计划引导或政府主导,强调微观的企业运行与政府发展目标的协调。

3.政府调控的特点不同。美国政府微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崇尚自由,但也承认国家的指导和干预,但不采用国家计划的手段。其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立法和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进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既追求市场效率,也追求社会公正。德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经济立法、货币政策和社会政策。法国计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国家以计划的形式对市场加强干预。这种计划虽然是指导性的,却具有相当的权威。法国的计划合同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的一个重要手段,也颇具有独特性。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更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实现的。

二、经济转型走向选择的唯一性

(一)经济转型走向的一般性选择依据

经济转型的根本性目标是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但各国的国情不同,结合各国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同的国家应有不同的特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各国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市场实践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选择问题。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依据各种实际情况和条件做出适合自己国情的选择,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本文将这种选择的客观依据归结为“一个背景,一个导向,两个原则”。

一个背景是指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选择应符合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是市场经济在其中运行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从而决定不同的经济行为,产生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这些就造成了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因而,经济转型最终选择何种目标模式,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一个导向是指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选择应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现代化为导向。转型国家在转型以前普遍存在着经济缺乏活力、效益不高、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对所有制和经济关系进行改造,使产权主体多元化。这将激发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现代化。

两个原则是:其一,遵循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原则。也就是说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其二,遵循以市场为中心、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国家适当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原则。国家、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应是宏观层面国家调控,中观层面市场有效运行,微观层面企业搞活。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进行宏观调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不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直接干预。

(二)混合经济是转型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唯一目标

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提出经济转型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种能使生活水平长期得到提高的繁荣的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当“转型中的问题逐步转化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的正常问题”时,转型的进程才算完成。可见,经济转型的目标是走向市场经济。但作为经济转型目标的市场经济早已不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所描述的早期阶段的市场经济,而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模式,但其共同的本质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形成的“混合经济”。

早期阶段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认为单纯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自动引导经济发展。直到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亚当·斯密以来,一直为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学家们所颂扬的单纯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自动调节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理论的破产。时至今日,当今世界已没有单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现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已经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而形成的“混合经济”。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等人所说:“我们的经济是私人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实施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私有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的无形指令发生作用,政府机构的作用则通过调节性的命令和财政刺激得以实现”。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

以混合经济为经济转型的目标符合我们提出的目标选择的客观依据:

从背景方面看:一方面,转型国家一般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人们深受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平。另一方面,由于转型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崇尚国家的权威。若完全实行市场调节,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体系及各种制度、规则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较易形成混乱、无序的生产和生活氛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博戈莫洛夫(O.T.Богомолов)就曾指出,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不重视国家的调节作用,甚至要求国家退出经济领域,是市场浪漫主义初期的特点。这使社会生活出现了可怕的犯罪化趋势,产生了变形的、强盗式的资本主义,并使国家的生产和科技潜力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因而,应实行混合经济,国有、私有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市场为基础,同时重视国家干预和调节。

从导向方面看,混合经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主导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混合化的趋势,出现了私有、国有及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从理论上来说,一方面,混合经济条件下,私有、国有及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所有制结构能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激励,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活力、资源大量浪费、技术难以进步、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不足;另一方面,混合经济有利于通过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改进市场运行结果,增加市场有效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

从两大原则方面看,其一,混合经济是在市场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经济体制。当我们撇开所有制的范畴,各个国家的经济体制都可以说是“混合经济”,只是程度上不同罢了。其二,混合经济符合遵循以市场为中心、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国家适当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原则。混合经济是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在混合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进行宏观调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转型国家在经济转型中只能走向混合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混合经济是转型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唯一目标。当前转型国家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必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混合经济模式。在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混合经济体制时,应将全球化作为一种前景,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本国的机制上。

[参考文献]

[1]景维民,张慧君.经济转型的阶段性演化与相对市场化进程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米正圻. 联邦德国的发展道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魏埙.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魏埙论著选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12 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5]景维民,孙景宇. 混合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与转型绩效差异——国际纬度下的经济转型研究[J]. 江海学刊,2006,(3).

[6]刘烈龙. 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的借鉴·选择·创造[J]. 北方经贸,2001,(11).

[7]张养志. 俄罗斯体制转轨的经济学分析[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上一篇:浅谈制剂药品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