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探索命题规律,引领有效复习

发布时间:2021-07-18 08:53:34 浏览数:

zoޛ)j馝םׯiMOii�x@ Bii�}_i�Bi駀{iiן饨ky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2个月”是指从年10月至年10月。

“11个省”是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解析:做材料解析题的四部曲:先看问题,后看材料;看材料的出处;看分值答题,确定知识要点;答题注意分层次,字迹工整。

(1)分析材料一,抓住关键句“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是指五四运动,“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在材料中找出句子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长征从1934年10月出发,经过12个月即是1935年10月。出发地是江西,目的地是陕西。

(3)本问考查材料与材料的结合点,即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热爱祖国、坚忍不拔、追求进步、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等。

此外,安徽中考历史卷命题注重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坚持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漫画退出选择题尚属首次。从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方面考虑,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语言准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避免考试中的“难、繁、偏、怪”现象。

(二)稳中求变是主线

首先,“稳”是指导思想稳定、原则不变。指导思想概括为“一、二、三”,即一种专家命题观、二本命题参考书、三维目标为原则。

一种专家命题观,是指中考命题的专家,长期潜心研究中考命题。他们能把握命题的新动向,挖掘历史新材料,开阔学术新视野,创设命题新情境,回避命题猜题族,代表命题新水平。

二本命题参考书,是指中考命题依据《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本参考书。

三维目标为原则,是指对中考历史知识的考查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为出发点。2015年尤其突出考查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试题呈现实物三个、柱状图表一个、学习展板一个、表格一个、地图两个。文献资料有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尼尔·弗格森《文明》、《阿登纳回忆录》。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2015年考题的一大特色,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学会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例如: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

1760年1800年1830年1870年

蒸汽机5351602060

水车70120160230

——摘编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2)洋务派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答出两个即可,2分)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2分)

材料三 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3)针对材料三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2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观察表格数据的变化:蒸汽机及水车装置容量随年代的增加而增加;从时间看1760—187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阶段,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或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大冶铁矿、江西萍乡煤矿、天津电报(总)局等。

从材料二中关键句“他们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本问涉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有消极影响(无规则市场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等)。让学生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题融入考查课标指导意见之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三)时事入题有取舍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考查时事,并且取舍有度。例如:

2.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解析:本题较容易。首先,抓住关键词“玄奘西行”;其次,回归教材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内容。玄奘西行到天竺求佛经,D项正确。

2015年是中印建交65周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先生访华。

1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首先,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关键句“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其次,回归教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点,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因此,A项正确。

本题考查时事与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合点,隐性考查时政热点苏格兰公投。

11.中外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教授儒家经典。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创办于运动期间。

(3)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学习欧美,发展教育。

(4)创办于1928年的是安徽近代比较完备的高等学府,刘文典为首任校长。

12.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2)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3)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要点:11.(1)太学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3)文明开化

(4)安徽大学

12.(1)台儿庄

(2)延安

(3)斯大林格勒

解析:2015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四)学术入题新亮点

最大的亮点是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放在世界现代史中进行考查。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的考查具有现实意义。例如: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读图激趣 历史回顾】

(1)图6、图7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2分)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图6中处。(填写相应字母,2分)

【史海拾贝 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毫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德法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2)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3分)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以史为鉴 历史感悟】

(3)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2分)

解析:本题涉及两次世界大战内容,考查相关知识点。

(1)图6:第一次世界大战;图7:第二次世界大战。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是凡尔登战役,应为B处。

(2)根据材料中关键词“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可知,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的共同愿望是建立欧洲煤钢联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的影响是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或促进了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盟的成立)。

(3)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合作共赢,斗则两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促进国际关系的变化;大国崛起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等。

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初步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分析周全、推论得当、用词准确。

二、对2016年中考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重视基础知识模块复习

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教材是中考命题的基础,课标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是中考命题的风向标。安徽的教材是“一纲多本”,用好课标才能把握好三维目标,研究考纲才能把握好命题的方向。在复习阶段应打牢基础,实施两轮复习:第一轮按章节复习;第二轮实施模块教学,融入热点模块与常规考点。把握教材主线,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表,形成知识体系和模块;指导学生科学表述基本观点,规范学生的学科术语,辨析历史概念;关注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倡导学生复习时自己找规律,形成点、线、面有机串联的学科知识体系。

(二)融时事热点于常态教学之中

可采用新闻时事入课堂、收集时事政治编辑手抄报、通过校园广播站每天播报重大新闻等多种方式,把长效热点与当下热点相结合,整理出知识复习要点,同类问题要纵横比较。

(三)依据“两本”,关注安徽历史考纲变化

课标、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风向标,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是考纲提出的要求。科学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掌握并提取关键信息,把握命题意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安徽中考历史题的特点彰显“皖风徽韵”,呈现的方式与分值稳定,当考点变化时删减点不考,增加点必考,难易程度变化不定,近几年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纲指出让学生通过了解安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认识安徽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通过对安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历程学习,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教师应平时多积累,常整理,入教学,强训练。

总之,探究命题规律,引领有效复习,才能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

上一篇:学者创业:敢问路在何方

上一篇:《逻辑研究》的科学概念与纯粹逻辑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