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构建生命化教育的物理课堂

发布时间:2021-08-02 08:43:05 浏览数:

摘要:本文从关注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发展的“生命化”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本化课堂、人文性课堂、生活化课堂和发展性课堂”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在这几种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生命化;人文性;生活化;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6-0080-02

为了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能在教学中落到实处,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强调课堂教学应该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体现对学生生命关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开展生命化教育,从关注和尊重学生生命的高度开展教学活动,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

一、构建人本化课堂,尊重学生的生命性

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性”,建立“学生本位”的课堂,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在“学生本位”课堂中,课堂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各项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在“学生本位”的课堂里,学生也需要获取知识,但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简单的传输,也不是学生的“复制、粘贴和保存”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和主体间情感、意义交流的过程,知识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更多的是作为手段来促进智慧的发展、人格的陶冶和心性的完善,是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手段。

在“学生本位”课堂中,教师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南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生命力”的作用。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知识)的想象、体验、理解、对话和探究等,使知识本身也赋予“生命力”的存在。如在进行粤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一章学习时,我们放弃了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做练习的典型的知识本位课堂模式。通过认真思考和研究,结合本章内容特点,在参考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发挥学校信息网络平台比较先进的优势,将本章内容设计成“交互网络课件专题”,并放到学校互联网上。专题内容包括:背景资料、学习建议、学习要点、有关动画、天体运行相关材料、神舟飞船系列动画和视频、典型例题和习题等,并于上课前一周放到校园网上。在本单元专题学习时,学生到多媒体电脑室上机自主学习,可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专题学习资源,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所需要的学习材料;学生在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还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发帖寻求帮助。在整个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解决学习难题,可以主动寻找和建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因为自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享有一份成就感,而我们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需要时的帮助者。实践表明,在这样人本化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潜能得到了开发、情感得到了体验、生命性得到了尊重。

二、构建人文性课堂,丰富学生生命的内涵

渗透人文教育,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里学习。因为在人文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与信任,可以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在人文课堂里,学生可以自主地解决问题、可以经历探究的过程、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分享同学们成功的喜悦和不成功的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而是人的学科素质和人文境界的全而提升。

渗透人文教育,还要挖掘教材资源和广泛收集有效人文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人文教育素材,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文教育。如在粤教版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一章学习时,我们充分利用由5·12汶川大地震产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一方面,我们将地震时与能量有关的材料,如泥石流倾泻、桥梁坍塌、高层建筑倒塌、堰塞湖等图片做成PPT供学生观看,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思考发生这些现象时它们具有什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破坏力等物理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从生命角度、人文角度和社会角度选取一些图片供学生观看,并用不多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地震灾害是自然现象,人类目前还无法控制,但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力和精神是顽强的,地震发生时他们以超人的勇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不惜砸断自己的肢体以求得生命的延续,可见他们信念多么坚定、求生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全国军民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全国人民积极捐款捐物、全国人民关心帮助灾区建设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以此教育学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要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真实情境的感人图片,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伟大,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了震撼。这样的人文教育虽然占用了一些学科教学时间,可能使学生少做了一些练习,但从学生的成长和生命发展的长远目光来看,学生受到的教育是长远而深刻的。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让生命在学习和生活中精彩

要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要在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增加物理学习的生活气息,提高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首先是物理课堂教学要创设有利用激起对话和交流的学习环境。物理学科是理科,其内容是理性、有序、严肃和科学的。但我们上课的气氛却不能过于严肃和理性,要有富于感性的生活环境,便于学生在对话和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和认知上的冲突,进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物理的语言是精炼、严谨、准确、规范的,但我们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生动、形象、风趣,便于形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物理教材选用的事例是服务内容的,但数量和代表性都有限,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一致,我们要选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事例服务于教学,调动学生曾经的体验和回忆,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近感和积极的学习情绪。

其次是让学生的生活素材成为教学资源。物理学科虽然是一门实验学科,但由于受教学时间、空间和实验器材所限,课堂上不可能把每个物理现象都演示出来,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用具就可以成为教学资源。一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如学生对篮球等球类运动情况非常熟悉,借此可帮助学生对抛动运动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生活中所做、所见、所闻的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资源,使生活体验同物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生活用具和学习用具作为实验器材进行一些实验,如将空的易拉罐加热后用橡皮泥封口可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矿泉水瓶在侧面钻小孔后装水可演示完全失重现象的实验等,这些器材易得、现象明显的实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再次是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家庭中一些生活用具的工作原理,如高压锅的原理、洗衣机的脱水原理,电风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一些科技政策,如国家为什么要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为什么要大力鼓励企业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为什么要大力开展太空探索等,使学生的视野从关注书本扩大到关注社会。

四、构建发展性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学生发展观,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体学生发展是指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要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德、智、体、美等都得到发展,而不是片面、畸形的发展;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时空内,由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和谐发展是指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人格完善程度与其所承担的学业要求相适应,在学业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在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中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使学生现在愉快的发展,又能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持续发展不以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

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时间分配等方面,都要充分照顾到全班每个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在学习粤教版必修一模块第四章第六节《超重和失重》时,我们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基本问题两个、提高性问题两个和发展性问题一个共五个有梯度的研究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讨论和交流,这样就可以让优秀学生吃得饱,也可以让中等学生吃得好,还可以让后进生有得吃;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在学习粤教版必修一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时,我们将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转化成讨论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对摩擦力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不同,他们对问题的回答和所举的事例也各有不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每个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将教学的内容转化为探究的问题,通过问题探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到问题形成的生动过程,能够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等都将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责任编辑 曙 光

上一篇:浅析视错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上一篇:如何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