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城区小学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5:21 浏览数:

【关键词】 城区小学;学生;弱势群体;

教育策略;转变观念;关爱;

心理辅导;家校携手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9—0022—01

城区小学里的弱势学生群体一般由贫困生、留守儿童、后进生和智力障碍生构成,其心理存在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自卑、闭塞、孤独、恐惧,甚至表现为逆反对抗。这个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综合起来往往是家庭、自身和社会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结果。重视弱势学生群体的转化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的协同配合,需要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之间的共同努力,要制订系统转化策略,具体实施教育计划;创设和谐教育环境,为弱势群体学生送去关爱;与家长形成有效互动,构建多维度教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弱势学生群体的转化速度和转化质量。

一、转变教育观念,制订系统转化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对城区小学弱势群体学生实施教育转化,需要学校制订完整系统的转化策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学生弱势成因寻找转化切入角度,从学生心理教育形成突破,唤醒学生自我教育认知,最终实现转化目标。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这些弱势群体学生各自都有着不寻常的成长经历,无论来自家庭原因,还是来自社会原因的影响,都属于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们没有任何可以放弃的理由。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只有正视现实,端正教育态度,改变教育方法,才能重新赢得教育主动权。其次,制订科学系统的教育策略。这部分学生因为起点不同,进步自然不会同步,为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转化措施,保证教育的全覆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二、实施关爱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环境

教师要对这些弱势学生群体作细致调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找学生谈心、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拉近与这些学生的距离。学生一旦对教师有了足够的信任,教师的教育就会发挥作用。弱势学生群体个体差异很大,为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教育措施,要注意学生转化的反复性和长期性特征,不可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反复、有缓冲,并给学生自我调整留出足够的空间。只要教师释放更多关爱之情,就一定能够获得等量回应,这些学生自然会成为正常群体的一员。

三、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同学融洽关系

城区小学弱势学生群体转化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其心理辅导方面。弱势学生群体心理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各种外因的叠加冲击,往往会让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自卑、闭塞、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必然造成学生心理的不良成长。因为心理存在问题,对问题的看法和相应的处理方式都存在缺陷,自然很难与周围的同学搞好关系。不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对这些学生又会形成负面影响,导致恶性循环。

对城区小学弱势学生群体进行有效转化,还是要在心理辅导方面有所突破。由于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心理教师,即使有专业教师也难以对众多学生形成有效心理干预。因此,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应适当掌握一些心理辅导常识,并从具体实践中摸索一些辅导经验,对本班级弱势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小学生心理比较单纯,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倾诉对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

四、家校携手互动,构建多维教育网络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有些家长要么不管不问,要么简单粗暴。现代家庭生活条件都很优越,娇生惯养成为共性问题。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心理承受能力更是薄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城区小学弱势学生群体转化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参与,形成教育网络,转化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有些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出现空白。为此,教师要注意联系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以及家庭失教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一起制订弱势学生群体转化计划和措施,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渠道,为转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城区小学弱势学生群体形成的原因和教育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4]GHBZ050)

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立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机制的实践研究

上一篇:以留守儿童为例谈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