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22-03-11 08:47:32 浏览数:

摘要:模块化作为新产业组织结构的本质,对企业生产方式及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模块化发展经历了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和产业组织模块化的过程。在对产业组织模块化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价值增值法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在1999—2016年间的模块化发展水平。同时,建立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动力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数值,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得出各动力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技术因素对高技术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经济因素次之,需求因素的作用较大,而反映产业内生动力因素的产业发展水平对产业模块化的影响较小,政府支持是影响作用最小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产业三个维度上,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组织模块化;高技术产业;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9.01.008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结构不断发生着调整与升级,模块化理念被引入经营管理领域并逐渐成为重塑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的革命性力量。在模块化方法的指导下,传统的企业价值链进行解构、优化和重组,形成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价值网络,不同的价值模块通过互补组合最终形成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络,这标志着模块化产业组织结构的产生。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可以进行跨组织的资源整合,实现能力要素的强强联合,使成员企业能够共享包含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专业化经济和集群化经济等的模块化经济,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1]。模块化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许多行业的创新速度,随着产业多元化业务向模块化设计发展,竞争格局被颠覆,模块化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替代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竞争力的强度取决于企业是否以价值模块的形式融入价值网络以及自身在价值网络中的定位[2]。随着模块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产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推动了众多新产业的产生。于是,在模块化时代,模块化成为新产业组织结构的本质[3],同时也促进了新型高技术企业的诞生。

高技术产业是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服务的企业集合,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业结构上具有鲜明的模块化特征。而且,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迅猛发展推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如何不断通过模块化生产模式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快速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高技术产业模块化发展状况及其动力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产业组织模块化理论综述

模块化是分工理论发展的产物,是为了处理复杂事务而展开的超分工。分工是在交易效率允许的前提下将复杂系统进行分解和细化以提高专业化水平,进而带来经济效率的提升;而模块化,不仅仅是将系统进行分解,更强调系统分解后的有效整合[4]。Simon 认为层次化和可分解的复杂系统往往进化得更快,朝着稳定的、自我演化的方向发展[5]。尽管 Simon 并没有提出模块化的概念,但这是最早的模块化思想。Parnas认为模块化作为一种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理解性,同时能够缩短系统的开发时间[6]。Baldwin和 Clark 通过对模块化的研究,提出了模块化的定义,认为模块化是将复杂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简单、具有独立功能、能够独立运行的子系统的过程[7]。在对模块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青木昌彦和安藤晴彦对模块化进行了系统的定义,认为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模块化是指将复杂系统分解成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且,模块化包括“模块分解化”和“模块集中化”,前者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成可进行独立设计和生产的半自律性子系统的行为,后者是指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独立的子系统(即模块)统一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3]。模块化理论对解决复杂的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管理系统的可分解性为模块化理论在管理系统的运用开辟了道路。Brusoni和 Prencipe 将模块化模式视为解决复杂系统中产品体系结构问题的动力[8]。模块化理论最早被应用于钟表制造领域,逐步被推广到计算机、汽车制造等产业。模块化理论的广泛应用,使得该理论备受关注。产品模块化的发展推动了组织模块化的变革,进而由组织模块化演变成模块化价值网络[9]。因此,模块化生产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演进过程: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产业组织模块化[10]。

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促使分工不断细化的同时,市场需求不断升级,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愈加显著,这要求企业必须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以迎接市场的挑战。Starr 认为顾客对最大生产品种的需求可以通过模块化或组合生产能力来实现[11]。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归核化”战略,将自身能力要素集中于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进而将自身打造成为基于核心能力要素的价值模块,实现企业自组织模块化,通过与其他模块企业进行核心能力要素的低成本互补性组合形成价值网络[12],即模块化产业集群或模块化产业组织。这种模块化的产业组织方式形成了一种自由的网络组织关系,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机制,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集群的创新效用和抵御风险能力,内部成员可以共享规模经济[13]。Hoetker 对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因果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产品模块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组织的可重构性,而且其速度要快于企业将业务活动移出科层结构的速度[14]。此外,苏东坡等认为产业组织模块化引致了产业价值链的全球性变革,使得国际分工从产业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发展,产品价值在不同环节进行分割,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各生产环节的最优区位,形成了“大范围分散、小范围集中”的全球性产业布局[15]。产品的生产跨越多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专门从事某一生产环节的特定階段,产业呈现全球性的垂直专业化趋势[16]。当然,并非所有的产业都能够进行模块化设计,产业能够模块化取决于产业的特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业务的可分解性和独立性、业务的通用性和可组合性、价值的网络外部性[17]。Ethiraj 和 Levinthal 认为在进行模块化设计时要考虑四个问题:(1)合适的模块数量,(2)设计元素与模块的适当映射,(3)各模块内设计元素之间的适当交互,(4)模块间适当的接口或交互[18]。因此,模块化设计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任务。

上一篇:圆孩子们的航空梦想

上一篇:中国航天模型运动概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