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让生活数学“融化”冰冷的数学课堂

发布时间:2021-07-28 08:46:46 浏览数:

摘要: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数学课堂似乎大多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他(她)们的生活情境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笔者从调查入手,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倡教师用生活化的数学去“融化”冰冷的数学课堂,不再让学生因为数学的枯燥、乏味而远离数学课堂,从而慢慢地爱上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化;认识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60-02

听名师讲座让我感悟数学课堂

一、听名师的讲座有感

曾记得那是一次区域教研活动,我聆听了曾获无数荣誉并且在教学上有很深造诣的名师——景祝君老师的讲座,她的讲座深入浅出,对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她讲到我们当前的数学课堂应用生活化的实例去润泽数学课堂这一环节时,她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这些宝贵的数学财富非常有必要讲给学生听,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熠熠生辉。听了这番话,我静下心来对照自己的数学课堂,的确虽然在我平时的教学中这方面有所体现,但很多时候只是按照教材讲给学生听,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与生活的联姻。为此,我对自己所教年级段的全体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

二、一份真实的调查

笔者所教的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初级中学,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本人所教的年级为九年级,现对九年级421位同学做了以下一份调查:

三、分析原因

1.在“你不喜欢数学课的原因”调查中,有50.0%选择了数学内容太枯燥,31.0%的学生选择了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不大。在“你常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查中有51.8%的学生选择不会用,有28.5%的学生只是偶尔用。这与我们一直以来重视数学知识的理论价值而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强,“应用性”不强,给学生造成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无实际应用的印象,从而素质教育难以深化。

2.在“新课导入中”有58.4%的学生选择了情景导入。在“老师所讲的数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这一调查中,有59.6%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讲。如此之高的百分比给我们的一线教师敲响了警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因素。初中生活泼好动,新鲜感强,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水平的有关联系,努力在生活中寻求数学原型,将它作为教学的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做课堂调查让我实践数学课堂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

一、课前,认识数学,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其实在数学课中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学生引导到现实世界中去发现、寻找数学的“源头”、“真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悟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建筑师们对数学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的数据。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

二、课中,参与数学,理解数学丰富生活

1.教学语言生活化。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枯燥无味、抽象化的数学讲解的活泼生动,使学生形象地接受,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每一数学教师研究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7.2节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时。因“直线”这个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这种顺口溜式生活化的数学语言不仅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启迪学生的智慧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像课堂的“味精”一样,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2.教学导入生活化。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表演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例如讲用料最省最优化方案的选择时,我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喜爱数学的小明一天在家里发现他妈妈刚从超市买回来的2块超能皂,小明仔细看了超能皂外包装上的尺寸说明,每块的尺寸均是:长(a)、宽(b)、高(c)分别是16cm,6cm,3cm.他想起老师讲过关于物体外包装用料最省的问题,就想研究这两块超能皂如何摆放,它的外包装用料才最省?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无论怎样放置,体积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它们的外包装用料不同,经过实际操作发现这两块超能皂有3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如上图所示:故4块超能皂时,按图1摆放时,外包装用料最省。这样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课后,运用数学,体验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也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例如:双休日到了,小芳妈妈在家洗衣服,不由得眼前一亮,洗衣服中有没有学问,做到既节水又能把衣服洗干净。于是小芳与妈妈共同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水最大限度洗净。发现这样一个点子后,小芳就投入了研究之中,她发现:脏衣服在用洗衣粉充分漂洗之后,一般要先把衣服拧紧,排掉污水,再进行漂洗.现假设拧紧后衣服中还留有含污物的水1千克.现有10千克清水,如果按下面三种方法去漂洗:方法一:直接把衣服放入10千克水中,一次漂洗:方法二:把10千克水分成两份,一份3千克,另一份7千克,分两次漂洗:方法三:把10千克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份5千克,分两次漂洗.妈妈问小芳,哪一种方法洗出的衣服最干净呢?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敢于超越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如能长期潜移默化地坚持研究和实践,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伊红.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对“你知道吗”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一篇:基于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