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施战略转型

发布时间:2022-04-17 08:53:08 浏览数:

业内人士称,如果说加强宇航产品研制是“顶天”,那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则是“立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以“顶天立地”的航天新体系,回馈社会,造福人民。

提到中国航天科技,普通百姓首先会想到神舟飞船、长征火箭、通信卫星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宇航产品。然而,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面重要旗帜,中国航天的内涵远不止此。近年来,中国航天的触角已经伸向了竞争激烈的国际宇航领域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作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体,中国航天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烛照中华民族的未来。

记者7月2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次工作会上了解到,根据刚刚出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战略转型指导意见》,到2015年,该集团将构建完成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能力强、军民融合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做了工作报告。为此,记者通过几个关键词对这份报告做了一些解读。

关键词一:构建中国航天

科技工业新体系

中国航天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和沉淀了一批核心技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使之能量得到完全迸发,并造福于国家,反哺民众,成为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思考的一个新命题。

1. 解析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

执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帅印的马兴瑞在上任伊始,便与党组成员开始为“构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破题。

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要从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航天民用产业三大主业转向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建设产业结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产业能力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航天文化体系六个子体系。建设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壮大卫星运营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化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等航天服务专业公司;发展壮大境内外上市公司。建设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内蒙古、香港(深圳)、海南八个主要基地。

新体系有如下特征:一是在目标定位上,新体系将发展目标从国际一流宇航公司调整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二是在产业结构上,新体系在原有三大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四大主业的新格局;三是在能力布局上,新体系在原有布局上扩大到了八大基地,特别是与环渤海、珠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四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新体系更加强调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强大与壮大经济规模的需要、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需求以及提升我国航天技术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发展模式上来看,新体系更加注重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用市场的手段和机制解决问题。

新体系中的“产业结构体系”,宇航系统顺序的调整、航天民用产业到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转变以及航天服务业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

宇航系统—要利用先进的宇航技术,为用户提供空间飞行器、航天运输器的产品制造、试验、发射、在轨服务以及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化经营,成为全球宇航生产网络中重要的系统集成商和供应商。重点发展卫星、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平流层飞行器等空间飞行器以及运载火箭、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亚轨道火箭等航天运输器业务。形成由通信、广播、气象、资源、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应用卫星系列组成的先进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主要以航天技术转化与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形成产品,利用航天的技术、人才、管理、制造等资源和能力优势,实现产业化发展,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形成若干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主业突出的大型企业和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强市场化运作,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民用产业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划分,区分了航天技术延伸和拓展的产品制造及航天运营服务两个领域,这主要是考虑到制造和服务在经营理念、发展模式和市场用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航天服务业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航天服务业,在为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推动航天服务业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集团公司从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转变。

在原有三大主业上做出适当调整以外,新增的“航天服务业”成为了关注焦点。“航天服务业”主要包括卫星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航天信息软件服务等业务。

以其中两大板块“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和“国际化服务”为例。

在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方面,将整合卫星空间段运营相关资源,以直播星公司为平台,开展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拓展业务领域,打造世界一流的卫星空间段运营商;统筹、整合卫星地面运营相关资源,通过上市公司加大行业整合,扩大用户规模,打造国内卫星地面运营旗舰企业。

在国际化服务方面,将强化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和零部件出口服务的战略地位,以多种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国际市场营销,做强做大国际国内贸易物流,建立国际商务服务体系。

新体系中的产业基地布局更具战略性,新体系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陕西、航天四川四大科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航天天津、航天内蒙、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四大基地。这样的新布局,更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更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与环渤海、珠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

从未来发展看,新的八大基地将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的航天产业基地群,更加符合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可以综合提升四大主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力。新的四大主业将“各司其职”,在各自领域内朝专业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以期形成合力,从而产生较大的集聚效应。

2. 新体系的主要实现途径——六个战略转型

一个好的纲领最终需要变成现实。马兴瑞指出,构建新体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六个战略转型。

一是实行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型。要完善宇航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的型谱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质量与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展两大主业的内涵,提供以空间飞行器、航天运输器等宇航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发射及在轨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二是实行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转型。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为牵引,做强做实产业链上游的航天制造业。同时,通过实施战略重组、整合内外部资源,重点发展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及软件、国际化服务、房地产经营等业务,加速向处于下游的航天服务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格局,实现从产品制造向产品制造与经营服务相结合的转型。

三是实行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

四是实现以单一产权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产权转型。

五是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

六是实现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在广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在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整星和零部件出口,宇航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等技术输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积极将航天技术应用的主导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在航天服务业,特别是卫星运营服务领域,要加大与国外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外客户。通过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实现发展战略的着眼点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集团公司建设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二: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航天产品与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太空经济”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所谓“太空经济”,就是指太空探索和开发活动创造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嗅到了“太空经济”带来的无限商机。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2008年报告,2007年世界宇航技术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已达2510亿美元,而且仍然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55%的收入来自于卫星应用产业,卫星广播、直播、通信和导航业务,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20%。

由此可以看到,包括卫星广播通信、遥感、导航在内的卫星运营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当前,世界上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和企业都已经清醒认识到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在太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开支和预算,加快技术创新,加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市场也在追逐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5月13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显示出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卫星应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在加快天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面网络终端设备制造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运营服务为主卫星应用产业,使航天科技产品与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三:从“航天大国”

到“航天强国”的嬗变

未来世界高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马兴瑞客观地分析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旗舰”,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始终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前列。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拥有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具备了弹、箭、星、船、器等各类航天产品的研发、生产、试验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世界航天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我国已经成功迈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马兴瑞同时强调,在航天基础实力、前沿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中国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中国航天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二代导航卫星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的实施,为带动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载体。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在今后一个时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完成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探索,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使航天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新的跨越,使我国航天科技这一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四:从“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到“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跨越

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目前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参照该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马兴瑞对到2010年实现“两个1000亿”经济发展目标信心满怀。他同时坦言,和世界一流宇航公司相比,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由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一个从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而来的军工企业集团公司,与美国的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欧洲航空航天防务公司相比,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结构布局、经营管理机制、产业发展能力和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

此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建设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要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马兴瑞强调,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要积极应对太空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肩负起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完成好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要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能力强、军民融合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上一篇:“863”计划4位首倡者科学报国的人生

上一篇:迅速崛起的印度航天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