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浅论高校图书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3-02 08:37:00 浏览数: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纸质文献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集于一身的流通机构,对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充分发挥自身所担负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和谐社会;大学生

[作者简介]谭伟奇,现供职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南宁530021

[中圈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12007)08—0023—04

在中国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高校服务于社会是当代中国诸社会因素中影响力强势的因素。高校秩序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校稳定已逐渐由社会稳定体系中的一个小支脉而跃升到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稳定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并存着一种互动关系;高校的稳定有序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而高校图书馆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构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本质

和谐社会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它作为党和政府新的执政理念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和本质的深刻阐释,它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三重关系。对于它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一般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不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公有制的和谐社会;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一般社会的区别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从而使广大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广大人民能够平等相处,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消解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

我们知道,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基于我们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当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而且很多是由不公平分配所造成的。从根本上讲,这主要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尤其是人与人在经济收入、政治地位以及享受各种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不和谐。因此,必须通过消解矛盾,才能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任务尤为艰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它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及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追求对人本身的关怀以及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和谐社会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体中的反映,它映射的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传递科技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创新文化、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机构,并且它作为高校和社会的信息服务中心,始终处在信息革命的前沿,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沟通各阶层经济利益、政治协调、文化建设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平台

在当今全球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急功近利思想有所滋长;同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学生的学习、精神压力日益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间接或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难以避免。而高校图书馆恰恰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舒缓压力、娱乐身心、交流信息、化解矛盾、增进融合的有效平台,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在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是生力军。读者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习新知识,了解国家大事,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图书馆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还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竞争意识,促进学习主体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其补充精神营养和提高自身的涵养。

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是提升大学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大学生学习能力越强,其应对外界变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越高,就能在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即具备适应各种变化的应变能力。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和权利。这种权利的保障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所决定的。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腾飞,但经济腾飞并不能表明中国就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的素质上;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依靠教育和继续教育,而阅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读书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

国家要加快发展,文化建设也必须加快步伐。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行为之一,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一个国民很少读书甚至不爱读书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由此,中国要有综合国力的提高,要有先进文化的建设,要成为文明、民主、繁荣、富强的国家,就必须倡导“阅读社会”。

高校图书馆作为纸质文献资源、电子资源、网

络资源集于一身的流通机构在普及和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方面应责无旁贷。图书馆资源的存在价值就是能让更多的人利用;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不存在没有读者利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在现今这个浮躁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应予以当代大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鉴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大学生活里享受这些书,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构建和谐校园。

(三)“抚伤疗疾”的康复中心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生存竞争压力增大,心理障碍日渐突出,处于亚健康的人逐步增多,这已经关系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成为“抚伤疗疾”的康复中心。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可通过不同的服务方式解读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可通过“阅读治疗”解决日渐增多的大学生心理障碍。

阅读疗法又称图书疗法,起源于西方医学界和图书馆界用作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的工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内近年来少数学者进一步开展阅读疗法的探讨,拓展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阅读疗法是指通过阅读图书缓解或消除、预防和发展健康心理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对解决大学生常有的心理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大有帮助;它是介于图书馆学和医学、心理学之间的新兴科学。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曾经说过:“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读书能使人明其理,使人变得理智乐观,情绪稳定;按中医学解释,阴阳五行平衡、“抑情顺理”、“调畅情志、修身养性”;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认同,净化、领悟。其根本原因在于,读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书中哲人的思想涤荡着读者的灵魂;在书的知识智慧引导、启悟下,可不断提高读者对人生、社会、生命、心理障碍的认识,使读者的心灵变得辽阔,心胸豁然开朗,加上书中美好的情节感染,心态也逐渐变得乐观而宁静,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而图书馆则可以提供一种连续阅读的保障。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心理障碍,他们首先想到寻找心理学文献来解决,这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高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老师很少,而阅读疗法弥补了这一不足。网络时代,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能够有力地提供阅读的保障,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特别是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尽快开辟阅读治疗阅览室,应与学校心理咨询网站联网;与外界心理咨询机构取得联系,配合心理医生推荐一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读物,对网上求助者进行阅读治疗的帮助。此外,图书馆还应加大对阅读疗法的研究与实践,使读者有效地利用阅读来预防和调适心理障碍,解除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这是图书馆的一个神圣的使命。

三、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强化教育职能。拓展读者服务的新领域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教育、创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优良的馆风,把图书馆建成思想解放、精神文明、环境幽雅、情操高尚的先进文化窗口;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品位和效果,积极引导和组织读者多读书、读好书,使图书馆文化活动承载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其次,要以法治馆,健全管理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使读者对图书馆、校园和社会有亲切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祖国的凝聚力。另外,还要通过图书馆形象的宣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扩大民族精神和图书馆精神的影响力。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还应进一步强化其教育功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寻找更多途径为社会各阶层的人服务,如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与社区文化接轨、信息调研、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业务培训、定题服务、个性化服务等,进而创建学习型社区服务,共享文化资源,拓展新的读者。图书馆除了应对一般普通读者开放外,还可以对一些特殊群体提供一些服务,使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

(二)大力拓展为特殊群体服务的新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使他们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信息素质,能够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途径,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弱势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来提供服务;为弱势群体建立读者信息库。在充分了解读者特征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对弱势群体提供具体的帮助,为弱势群体提供图书馆设施,对身体不方便的读者送书上门。网络时代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人们可以自由、快捷、方便地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网络检索技能,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弱势群体来说,“网络是上帝送给穷人的最好礼物”,似乎只能在图书馆得以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馆内无偿服务(包括免费上网),为他们创造一个畅通、安全的环境,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图书馆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四、拓展导读、假日讲座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导读工作应该是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之一。经典名著依然是阅读首选,学术的内在精髓是相通的;课外阅读不会影响专业,反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应配备有经验、高素质、有广泛的文化知识、熟悉文献并具有文献检索技能的老师,能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一定的导读服务,并进行经常性的引导,满足读者的需求服务。延长开放时间、拓展假日讲座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热点。目前,讲座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南山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举办的各类讲座就名扬海内。2007年4月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全民阅读论坛,数字时代的阅读为主要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形势,聘请专家学者走进图书馆,向读者讲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与科技信息,发布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高校图书馆为学校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让讲座走进图书馆;举办内容以文学艺术、经济法律、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教育心理、健康保健等,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聆听专家学者风采,感受学术氛围,是传递信息的桥梁、联系大众的纽带。

五、结语

和谐文化的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稳定的社会,而高校图书馆恰恰承担着社会成员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必须营造合乎人性的环境,同时在新时期的管理理念也必须更人性化,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际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使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周志华]

上一篇:风化不了的石头

上一篇: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