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关注英语学习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

发布时间:2022-02-25 10:00:41 浏览数:

对于英语学习中成绩较差、学习吃力的“弱势群体”,英语教师一般都会倾注较多的心血,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部分同学往往是影响整体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因为不少英语教师一厢情愿的努力并不能与那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共振,或者说根本没有顾及这些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

笔者有十多年英语教学及心理研究经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通过多方位的了解和分析,认为对于这些所谓“弱势群体”的同学,给予他们基于作为一个“人”的关爱比出于提高英语成绩的“好心”更能使他们感到有尊严。具体地说,他们的心理需求有以下几点表现。

1.渴望进步,不希望被认为不思进取

由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学生的努力往往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作为英语教师,要从阶段性角度去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通过细心观察和比较去发现乃至发掘学困生英语学习中的可圈点之处,及时给予激励性点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因为他们的点滴进步是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才取得的。做老师的既要对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也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否则,教师的急功近利可能换来学生对英语的更加没信心。毕竟,成就感是每一个孩子都在追求的心灵感受,不思进取其实只是遭遇挫折时短暂自我发泄的代名词,因为绝大部分同学从未放弃对学习、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2.渴望尊重,不希望被视为怜悯对象

英语学习能力弱,不全都是学生的错。男生与女生有区别,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因素,再加上一些英语教师教学方式不当,所以学生之间英语成绩差距大应该承认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但出于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多种原因,这些学生逐渐成为被同情的对象。座位安排上老师要考虑搭配,英语结对学习中他们是帮扶对象,个别辅导时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间不少。在一片“好心”的包围之中,他们逐渐会觉得自己拖了班级和老师的后腿,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学习动力有时却演化成了学习的压力,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反而影响了进一步提高的效率。其实,尊重感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同情和怜悯会使那些学生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进而在无形中形成想要挣脱甚至叛逆的性格特征,因为那可能成为他们不能背负的心灵之重。

3.渴望快乐,不希望课堂上提心吊胆

自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教材的选材更趋生活化和情趣化。在学习新课时,初中英语的很多课时都能上得轻松而有意趣,完全可以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然而,由于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的能力,教学方式程序化,教学手段单一而且单调,使得原本该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始终不能激起火花,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难以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特别是那些英语比较弱势的学生,尤其渴望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享受学习。但纯粹知识讲解型的课堂,常常令他们提心吊胆,因为他们怕提问,怕出丑,怕见到老师希望的目光和失望的眼神。由于是在忐忑的心境下学习,学习的效率难免大打折扣。如果对于沉闷课堂的害怕成为常态,对英语学习的抵制甚至放弃也就随时可能发生了。

以上三个方面是笔者对所谓英语“弱势群体”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粗浅分析。要想调整他们英语学习的状态,就要从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角度去改善英语的教与学。而从培养他们英语学习上的积极情感入手应该是切实可行的策略之一。为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效果不错。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越是“弱势群体”的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越敏感,哪怕是同伴的一句戏言或是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能引起他们对号入座的思考,甚至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或意志。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能在宽松、愉悦、平等的环境里学习英语、交流英语甚至表演英语,则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之情,使英语课堂有动力而少压力。

在课堂导入时,我经常结合自身或身边的事来调动一下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8A Unit 3 A Day Out 这一新课时,我先问学生:Do you often exercise?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o keep you healthy? 学生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我再问: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 often do? 学生很感兴趣,借此机会,我描述自己: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 In summer, I often go swimming with my family. Do you know how long I can swim at a time? 学生猜测,也带点怀疑。I can only swim 5 meters. 学生哄堂大笑。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接着问: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Eddie often does? 以此导入新课。

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知识性或趣味性的话题来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效果也不错。

2.运用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在课堂学习中,渲染和调动气氛只能起到短期效果。从整堂课来看,关键还在于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科学合理。英语课文的内容往往寓哲理于生活场景中,所以适合运用多种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丰富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创设真实情景,模拟情景对话是英语课堂的常用手段,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它对学生的英语积淀要求不是很高,适合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如在学习牛津7A Fashion这一单元时,我就安排了现场走秀,不仅要走得好,还要旁白说得流利。在情景表演中,积极参加而且演得好的倒是那些英语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

组织合作学习,提倡全员参与,能给英语“弱势群体”学生提供一个融入集体、发挥个人作用的平台。因为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不仅可以使小组内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产生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觉,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相互交流, 共同增加词汇量和信息量, 实现资源共享。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延伸学生积极情感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激发起来的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只有不断地延伸下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才能发挥它的长效活力,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跟磁带朗读是英语科目最广泛的课外活动。但不少老师布置得多,检查得少,而且检查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跟读热情。所以此项任务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由于缺少监督,很少能有坚持下去的。笔者为了激发学生跟录音机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第二天带到学校来比较。从中再挑出一些读得较好的和进步较快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即使是英语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也会增加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

另外,以“每周一歌”的形式教学生唱经典英文歌曲也能很好地延伸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不管是喜欢唱歌的还是被动接受的同学都难以抗拒经典的魅力。

总之,英语学习中“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英语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的问题。笔者在此也只是从心理学角度来思考该问题的成因及个人的一些日常做法,更好的解决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上一篇:慈善,荣誉

上一篇:大爱无疆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