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浅谈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践行物理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1-07-08 09:08:38 浏览数: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起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又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因而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广泛而直接的联系。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高效地整合呢?笔者姑妄言之,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有备地利用简易的生活物品

生活中有很多废弃不用的简易物品,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能否用来设计出另一个更巧妙的实验方案,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成功率更高?把生活中的简易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理论讲解与实物演示相结合,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轻松、愉悦地学习物理。

案例1: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中,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仅就书本讲这三个概念,学生不能很清楚的区别三个概念,最容易把音调和响度相混淆,认为音调就是指声音的大小,为了让学生将三个概念清晰地区别开来,我事先准备了一些简易物品:玩具琴、录音机、磁带。先讲解音调跟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高。然后,我依次按下玩具琴的1、2、3、4、5、6、7各键(以大小相同的力),让学生感受这是音调的变化。为了更直观地认识音调概念,我用录音机先后播放男低音杨洪基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和女高音李娜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去感受,提问:同学们听到这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回答:男的声音比较浑厚、低沉,有点粗;女的声音比较嘹亮、高亢,有点尖。那么,什么是响度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听歌曲感受一下,先用录音机以很小的音量播放《青藏高原》,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李娜的声音虽然很高(尖锐)但不一定很大(教室里很安静才能听到),再以很大的音量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学生又真切地感受到杨洪基的声音虽然很低(粗厚)但不一定很小(有点震耳欲聋的效果了)。最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音调和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调用“高低”来形容,响度用“大小”来形容。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最后,我让同学们做个互动小游戏,请三个同学站起来,分别把音色的定义读一下,其余同学闭上眼睛,猜猜是哪个同学在说话。结果同学们猜得很准,我及时地加以总结:我们仅凭听觉就能知道是谁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有不同的音色。音色是声音本身的特色,这是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上多些实物演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即兴地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

案例2:笔者在任教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一章时,讲到物体的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正在行驶的汽车,却可以认为它是静止的;地面上固定不动的房屋、山川等,却可以认为它是运动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八年级同学来说,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显然还不能透彻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即便是在我详细地讲解之后,学生仍然不能真正理解,如何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理解这个知识点呢?于是我以黑板为例,提出问题①:你们认为这块黑板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回答黑板是静止的,很难把黑板看成是在运动的,因为他们觉得黑板明明是固定在墙壁上的呀,从何谈起它在运动呢?然后我提出问题②:如果以讲台为参照物,黑板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同学们能直观地看到,黑板相对于讲台来说,它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回答黑板是静止的。我进一步提出问题③:假如以走动的老师为参照物,黑板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教师事先需要强调“参照物都是假定为不动的”)这时我在黑板前来回走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于老师的位置关系,学生很直观地看到:黑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方位的变化(先在老师左边,然后在老师的右边),其次是黑板与老师距离的变化。很显然,以走动的老师为参照物,黑板是运动的。最后,我手捧一本书(书尽量不要动)在讲台边慢慢走动,请同学们思考问题④:以手中的书为参照物,老师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虽然是走动的,但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老师是静止的。最后,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得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结论。

案例3:笔者在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的“平面镜”一节结束后,讲到一道题目:公共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为什么车内不能开灯?我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在提问几个学生,给予肯定评价之后,我做了一下总结讲解: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夜间车内开灯时,车内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带来交通隐患。但这时学生形成的认识还没有跟真实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还谈不上什么深刻的领悟。当时正是晚自习时间,我偶然间想到,何不利用教室里的真实环境模拟一下这种情境呢?于是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就相当于汽车里的乘客,室内开着灯,请大家都朝外面看,看外面的马路、行人,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齐刷刷地扭头往外看,然后异口同声地大声说道:“看—不—清—楚”。我紧接着问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说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其他同学,看到了教室里的景象。这时,我进一步启发道:“在晚上怎样才能看清外面的事物呢?”同学们会意地笑了,一致“要求”关灯。关灯后我继续提问:“你们现在看到了什么?”黑暗中再次爆发出嘹亮的回答:路灯、行人、汽车……显然,通过这种真实、直观的情境体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了平面镜成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生活科学。物理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孤立地讲知识,课堂上要善于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教学灵感,即兴地营造一种真实、直观的体验情境,使有些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 针对地补充缺失的生活体验

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学生接触、体验得不多。比如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机的四冲程工作原理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使用电风扇、洗衣机,也会坐汽车等,但对于它们的核心部件——电动机、汽油机的内部工作过程却很难直接观察到,而且像汽油机也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课本中虽有插图,但静态的插图无法展示出动态的工作过程。这种情况下,只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了。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将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可以全面、直观地展示出来:①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吸进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② 压缩冲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 做功冲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气体爆炸燃烧,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④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将废气排出。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出来,对学生生活中缺失的生活体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 有效地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电能、电功率以后,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推算一下,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记录电能表1min的转数,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再比如,学习了密度及其应用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农民选稻种时需用密度为1.03×103kg/m3的盐水,今配制2L盐水,称得质量2.4kg,请你检验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要求,是加盐还是加水?每2kg原来的盐水应加多少盐或水?这是一个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然用到混合物质的密度知识,在知识的迁移过程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孤立地讲知识,而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创建直观、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切身的情境体验中学习物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大力地推进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赵春林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分校 225623)

上一篇:应用——物理教学中更为重要的能力目标

上一篇:节能减排与汽车专业教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