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22-02-07 08:43:03 浏览数:

关键词:网络环境 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网络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学习平台,使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我想就我执教的《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的实施,谈谈我对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

二、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只强调结果,即: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但不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不重视知识的建构与应用。由此,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成了以被动记忆模仿、训练为主要特征的维持性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复制者、接受者和继承者。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网络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愉快自觉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可以为数学课堂教学创设这样一个建构知识的环境。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理论打破了过去“老师就是课本,学生就是作业本”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知识不全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提倡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实质上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则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建立全新的教学结构。

四、网络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强调教学并重的设计,或以学为主的设计;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是面向教学过程,面向学生个体化,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设计。由于网络环境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不同于传统课堂环境的教学设计。为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体现网络教学特点,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应本着以下基本原则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的;学习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这种教学设计能够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与它相结合,创建出合理新型的教学结构。

五、网络环境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即新知猜想——复习引申——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这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是以“支架式”教育学为内核,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或途径,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发现、体验的空间,形成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课例

以下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过程实例。

1.新知猜想

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明星吗?老师也特别喜欢一位中国体育明星,你们猜猜是谁?猜对了请你们看他的照片。

(大屏幕演示:展示刘翔照片)

师:同学们假设这是刘翔奔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你们猜他会得第几?为什么?

生:得第一,因为刘翔以前成绩很好。

(出题:统计与可能性)

(学生看到刘翔英姿飒爽的比赛照片时非常兴奋,我为学生揭题,使学生明白只有对刘翔以前的成绩进行统计,才能预测刘翔以后得第一的可能性。)

2.复习引申

师:谁能结合你自己做的抛硬币实验来说说抛硬币来决定比赛中的发球权公平吗?

生:公平,因为每个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1/2。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硬币一共有两个面,一共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所以每个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1/2。

(抛硬币实验以及搜集相关资料学生以前就做过,但当时只要求学生直观感受就可以了,这堂课通过复习这个简单的等可能事件并探讨抛硬币比较公平的原因,使学生初步感知概率的计算方法)

3.自主探究(活动验证)

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幸运小转盘。同学们先不转这个转盘,你先推测一下转动二十次以后会有几次中奖。

(大屏幕演示:幸运小转盘)

生:十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转盘被平均分成十份,有五份可以中奖,中奖的可能性是1/2

师:好,下面大家自己验证一下。

(学生自己操作,分组汇报)

(虽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就会得到这个游戏的答案,但在实验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有部分学生亲自实验后反而又出现了疑问,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数值差距较大,这里我把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学生就会发现:汇总的结果越多,实际值就会越接近理论值。这里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这个实验几乎只能在电脑上实验,也有学生自己课下制作了手工转盘,但很难做到旋转均匀,所以实验结果往往偏差很大。)

4.巩固内化

师:有六名小学生,其中一个同学可以获得和“神六”航天员合影的机会,小强提出在一块橡皮的各面分别画出1、2、3、4、5、6个点,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获得这次机会。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块橡皮,每两个同学一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看看哪块橡皮比较公平。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方案,在两块不同形状的白橡皮上分别画出点数,然后分别向上抛出相同的次数,经过统计比较正方体橡皮比较公平。这一部分我采用学生直接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来学习,而没有过多地依赖课件,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我认为学生动手操作会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桌子上摆着九张卡片,现在把这些卡片扣过来,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如果摸到双数小芳赢。这个游戏公平吗?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学生自己操作,在电脑上移动卡片,汇报公平的规则)

生:可以去掉一个9。

生:可以去掉一个5。

生:还可以去掉一个1。

师:都对,还有别的思路吗?

生:可以只剩下一个1和2。

(这个小游戏请同学到教师机操作,通过大屏幕进行不同方法的演示,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游戏的公平规则。)

5.拓展延伸

师:好,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的游戏,使老师想起了老师小时候常做的一个游戏,那就是“石头、剪刀、布”,你们说说“石头、剪刀、布”哪一个最厉害?(生争论)

师: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证明平台,(大屏幕出示),大家把这些素材都拖到相应的地方,就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了。

(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然后汇报结果)

(这部分知识既可以看作是本课的延伸,又可以看作是下一课的铺垫,电脑平台在这里发挥了两个优势,一是帮助学生列举了一部分答案,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列举完剩余部分,二是使学生的操作过程大大简化,变烦琐的文字说明为轻松地拖动卡通图片,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用来交流不同的思想。)

综观整堂课设计,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通过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马振海,《素质教育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1973.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电化教育研究》1973.

[3]郝合军,《网络环境下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方式》中国电化教育,2003.8

[4]谢幼茹,《网络教学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12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上一篇:新课改环境下对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思考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