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师源性弱体的本质\成因\危害及转变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2-02-25 09:09:44 浏览数:

【引导性案例】小A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学生,学习水平在班里处于中等。一次单元考试中,小A的解答和同桌一样,都是正确的,但他的卷子却被教师批成错的。他去找教师重新批阅,教师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卷子,没有对自己的疏漏感到抱歉,反而鄙夷地说:“加上这2分你也考得很差,不要加了。”小A听到这样的话,沮丧地走了,卷子上的错误也不想订正了。从那以后,小A上课变得沉默了,不再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作业也经常随便地做一做,哪怕是考试的时候也变得不认真起来。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认为他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而没有及时主动地关注他引导他。渐渐地,小A的成绩越来越差,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成了大家漠视的对象,逐渐成了学校中“弱势群体”的一员。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小A之所以由原来的开朗活泼、对学习生活充满向往,到后来的沉默寡言、失去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鄙夷的话语和忽视的行为伤害了他的心灵。其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很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学生冷语相加、冷眼相看甚至体罚、心罚学生的现象却又屡见不鲜,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学生渐渐陷于自卑乃至自暴自弃。

一、内涵与外延:师源性弱体的本质

简单地说,弱体指的就是弱势群体。近年来,弱势群体被社会广泛关注,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在“百度”网站,以“弱势群体”为关键词搜索一下,会找到相关网页约40,000,000个。可见,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与之相关的研究也是极为广泛的。在学校生活中,使部分学生沦为学校弱势群体的因素很多,既有家庭因素,又有学校因素,当然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先天性因素。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弱势群体是由教师的不当言行所“造就”的。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观念、表情、言语和行为不当,使一部分学生沦为“弱势群体”,这样的学生被称为师源性弱体,教师的这种不恰当的言语或行为被称为师源性伤害。师源性弱体的表征为:由于教师的原因使学生产生松懈、自卑、厌学、退缩、紧张、叛逆、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以及造成学生在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障碍。

二、成因及危害:师源性弱体的追溯

1.教师为什么会有伤害行为?

反观师源性伤害背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自身的人格因素影响,这些都是外在的一些因素,更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影响。

(1)抵御不住不利环境的侵袭。社会处在转型期,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尽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在稳步地推进,但很多方面仍处在探索时期,因此,教育的环境中掺杂了一些功利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部分教师抵御不住不利因素的影响,难免随波逐流。比如,一些学校在课外仍在进行“补缺补差”,当很多人都在尝试进行的时候,也就“见怪不怪”,而且要紧跟其后了。

(2)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学生的学业成就,应该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但急功近利的心态却容易使部分学校和家长忘记“全面发展”的宗旨,而只关注学科成绩了。对学生学科成绩的急切关注,表现在随时随地、方方面面。当教师感受到这种压力的时候,逐渐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比如,教师原本非常关注一个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特长,也为其提供了训练的机会和平台,但家长却找到教师要求退出,希望孩子回归学业的“正途”。原因很简单,就是怕占用了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常只能尊重家长的选择。

(3)自我观念和认知的偏差。教师的自我观念系统非常重要,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对其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自我观念系统和后来的认知存在偏差,那么,教师就会受这种原本就存在偏差的观念和认知指挥,做出错误的行为。比如,“学生不受罚就不会转变不良行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经常会罚学生站在办公室角落或教室外面,剥夺其受教育权。

(4)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限制。教师日常的工作琐碎而繁重,从入职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被繁琐的工作所累,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在学校的工作状态。所以,教师要学会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否则,就很容易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时感到“江郎才尽”,更严重的是,教师可能会意识不到自身能力的匮乏。这个时候,便很容易出现师源性伤害。比如,一个教育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无法调控整个班的课堂纪律,导致班里的学生上课时都处于散漫的状态,半个学期下来,班集体的学风和学业成就都大受影响,整体沦为“差班”。

2.师源性伤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取得。由于上述教师原因,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业成就的取得。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或直线下滑。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逐渐变得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甚至逃学,形成了恶性循环。

(2)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是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尊心,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重视,这种自我期待也是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动力和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自尊心,讽刺挖苦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自卑、自我否定,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3)阻碍师生正常交往。师生双方在教育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人格上则是平等独立的主体。个别教师“差别对待”学生,对部分学生存在偏见,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歧视“差生”,造成师生关系冷淡、恶化。一些学生由于缺少和教师的沟通从而变得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其实他们也和成绩好的学生一样,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希望和教师之间搭设一个沟通的平台。

(4)制约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阶段,教师的不当言语和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些教师信奉“权力和管制”,使学生屈从于命令,从而使学生失去独特的个性,变得胆小退缩、优柔寡断。有的学生也会由于怨恨教师而采取反抗和“报复”行为,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性格暴躁、行为逾矩。

三、对策与思考:师源性弱体的转变

师源性弱体的产生和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笔者拟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减少师源性弱体的出现。

1.在反思中审视教育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要主动接受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待学生,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学会接纳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学生要捧出“三颗心”:关心、耐心和责任心;要用心爱每一个学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的艺术,不可能一堂课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不仅应关注课堂上的时间,还应放眼学生学习的全程。教师在对待自身成长时,应该修炼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魅力;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不断学习和反思,厚积薄发。

2.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修养和师德。确实存在个别教师因品格、修养、素质有问题,进而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就要将学习进行到底。学习是获得新知、新经验的最好方法,一个懂得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跟上教育的节奏。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钻研精神、以身作则精神、爱生如子精神,等等。在他律的情况下,做到自律、自我完善。首先,教师应定期接受师德培训,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正确认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培养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其次,应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发现不足,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修正自我。最后,教师还必须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的体察、评价和调控。这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最核心的部分。

3.在互动中搭建沟通平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要摒弃过去“命令—服从”式的强权的、单向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助手、人生的导师,热爱并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相待,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便实现良好的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本着民主科学的精神投入教学,要充分尊重、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秉承教学相长的思想,在教育学生中成长, 同时学生也能在教学中获得进步和发展。

4.在决策中巧用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备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观察,灵活地思考,果断地做出决定,解决好问题。这个时候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良好时机,教师要把握好、处理好,不能让教育的好时机溜走,以致造成师源性伤害。

(责任编辑邓蕙)

上一篇:设计艺术中的伦理学研究

上一篇:评语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