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08:52:46 浏览数:

摘要:分析了当前导致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针对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凸显的不足,主要从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团队精神、学科交叉融合和艺术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进而促进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艺术院校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途径

一、引言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科研创新能力也是高级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要素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有一定的效果。

二、导致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影响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过分析研究。如张晰、陆晓华认为,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研究”的内容,能体现学术前沿的课程很少,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更少。王迎新、董运平认为,影响艺术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包括研究生个体素质、研究生导师素质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规范程度三个方面。高英彤、刘亚娜认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理念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笔者认为影响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招生考试机制导致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现有研究生选拔制度主要是通过全国的统一考试初选,学校组织复试,然后进行录取。显然初试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初试主要是考查基础理论知识,很少有考查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内容。

其二,培养过程缺少交流,缺少科研创新基础。艺术学生的培养过程有着鲜明的“跟师学艺”特征,有的学生从小就跟一个老师学,上了大学还是跟同一个老师学,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仍是一个老师。有的老师不注意对学术前沿的追踪,长期不从事科研创作,不参加学术会议,写不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能很好胜任指导教师的职责;有的老师只重视技能、技法的传授,而对必要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学生不懂科研方法,更谈不上科研创新能力了。

其三,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和浮躁的学风下,研究生很难静下心来钻研学问,有的学生进校就忙于从事社会工作,整天忙于辅导学生挣课时费,为高消费、奢侈品而忙碌,几年下来,没有认真上几天课,没有认真读几本书,有的还不能按期毕业,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管理方式,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呢?更谈不上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了。这是造成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之三。

其四,培养模式单一,科研能力不强。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以课程教学和论文写作为主,大多不与社会、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在专业学习阶段,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习惯于接受导师的技能和方法,缺少实践环节,这种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导致研究生不求变、不求新。在理论课程学习阶段,不注重对研究生科研方法的培养,学生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求完成学分,不注重知识积累。

三、培养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艺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改革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

考试方面要科学合理调整考试科目和要求,侧重考查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淘汰高分低能的考生。录取规则方面更要强调科研基础,不只看分数,更要看科研能力和科研实践经历。加大招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考生力度,防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近亲繁殖现象,确保生源的质量。

2.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强化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是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基础。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独具悟性的发散式思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逆向思维;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在科研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才能找到对课题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切入点;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突破思维定势,形成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进而获得创新性结论。

3.培育研究生科研团队,实现创新能力的多元化

高校科研团队是指以科研创新为目的,以科学研究和开发为内容,由知识技能互补、科研目标和价值观相同的从事科学研究并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为主组成的群体。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不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应由不同年龄、学科、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人员组成,这有利于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发挥团队的互补优势。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18~29岁是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最佳的年龄,30~49岁是逻辑思维最佳的年龄,而一个人发明创造、出成果的最佳年龄是25~45岁。由此可见,鼓励研究生加入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科研团队,主动参与项目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010年以来,学校坚持邀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著名教授来校为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其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2013年学校开展“助研”工作,12名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研究,还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校级课题研究。2014年学校设置了研究生专项科研项目,筹资50万元鼓励在读研究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第一次申报科研项目的人数占在读人数的10.6%,每一个课题资助经费5~8千元。研究生参与基础探索性课题研究,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参与重大的项目研究,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4.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创新性科学研究需要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避免重复做他人的研究工作。因此,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准确把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避免“简单移植、简单延伸、简单揭示和简单推理”这样重复性的工作。

5.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术交流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需要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多学科的交流融合。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特别是较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营造一种重学术重科研的氛围。首先,科学合理制定分专业的国内外学习交流计划,加强外部交流,拓展学术视野。近两年学校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国外学习交流,除各培养单位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外,研究生处、外事处每年共同组织选拔15%的在读研究生到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进行短期学习交流,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科研能力。其次,应把学术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规定研究生每年应该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并计算学分。

6.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还应建设更多的校内外“艺术实践基地”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充分的保障。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需要依靠第一手实践资料,这第一手资料就应来源于艺术实践。因此,要鼓励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队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艺术类的研究生普遍表现在论文质量不高,作品原创性缺失。我们要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团队精神、艺术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极力改善科研外部环境,激发内在动力,培养造就一批本学科的创造性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从而提高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高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昱,王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张晰,陆晓华.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7.

[3]王迎新,董运平.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285.

[4]高英彤,刘亚娜.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术交流,2012.

[5]巫英士.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1999,31(3):32-33.

[6]雷兵,魏立安,黄宗升,胡春生.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

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院级重点项目(cy201303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宁夏伊斯兰建筑艺术探析

上一篇: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