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探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发布时间:2022-03-31 08:40:24 浏览数:

【摘 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中对目标体系、内容方式体系和保障体系进行创新,形成了“双轨”专业的双主体、双模式、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主体 双模式 心智模式 厚德育人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H1264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全面总结和巩固学院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吸纳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认为学院的根基在铁路,确立双轨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即铁路和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近年来,我院不断创新高职双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的深度合作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双主体培养,在专业培养的同时,加大学生心智模式的培养,形成了具有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的双主体、双模式、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

1.双主体培养

我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产生只能依赖“双性”才能繁殖,所以只有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联姻结合才能产生这样的人才,两个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共同承担相应责任。按照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学校和企业都认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群,共同确定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和订单培养等,形成校企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校企“互惠双赢”的目标。

2.双模式教育

我院的双模式教育指的是专业模式和心智模式的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模式即智商塑造中,都做得很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造成了人的片面性,无法适应企业艰苦的环境,心理承受不了企业工作的强大压力,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从学校到企业角色的快速转变,特别是对铁路行业而言吃苦、协作的精神更是重要。所以我院在人才培养中加大学生心智模式的培育,加大情商塑造,进行两条线培养,即专业模式和心智模式的培养,适应双主体培养模式,符合企业特质需求。

3.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

我院的双轨专业实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分段培养,在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我院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工作任务视频资源、共同开发教材等;牵头成立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合作以及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

1.专业建设

学院紧紧依托行业与企业,服务于区域经济,经过五十多年铁路行业的办学积淀,通过集团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群形成了“双轨四轮驱动”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专业布局。“双轨”即铁轨和城轨,“四轮”即四个专业群:以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专业,形成以4个示范专业为龙头和骨干的轨道交通专业集群优势, 辐射带动9个相关专业(铁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通信技术、高速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铁道运输类专业中,围绕高速铁路建设、铁路新技术改造、运输能力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模式变革、运输管理体制创新等重大改革引发的新需求,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的科学态度,瞄准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开拓完善以铁道交通新技术、新技能、新标准、新组织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内涵建设,辐射带动铁道运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在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中,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基地综合功能,引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发展。

2.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职业岗位群需求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参照铁路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郑州铁路局等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特质的要求,按照人才培养规律,遵循“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的逻辑主线,构建铁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五大类别: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基础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公共素质拓展领域和专业综合领域,课程内容要符合技术发展和实际需要,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全面对接。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开展,结合考取岗位证书设课,实行“多证书”制度。在专业模式塑造的同时,在公共基础领域、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中加大学生心智模式的塑造,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经典引领、艺术养心、文化立校、厚德育人”的育人目标,进行双模式教育,形成了西铁职院独有的特色,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特质需求。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自己,采用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观点,分析90后的特点,充分认识他们的自我发展潜能,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赢得信任,争得权威。以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了交互教学、案例教学、启发教学、赏识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把教室搬到实训室,教师从教授转变为教练。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控制整个教学活动,情境的导入、操作示范、独立探求新知、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和学习评价等,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让给学生,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选取有价值的合适的教学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正确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反复不断地实施教、学、做训练形成的。教师在评价教学项目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一定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肯定成果,采用合适的方法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4.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我院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重点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块为主。

⑴培养双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引进一名本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本专业的带头人,与学院专任教师中的一名专业带头人,形成双专业带头人。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带领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师资队伍,负责本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等工作。

⑵校内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或挂职锻炼,积极参加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的专业培训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

⑶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建立合作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同时将选派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水平纳入考核体系。面向企业广泛聘请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

5.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为了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⑴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有城市轨道、机车车辆和电子通信等校内实训基地85个,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实训基地、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电力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是铁道部电力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其中“大型铁道运输综合演练场”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做场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已经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国内一流的城市轨道专业实训基地,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这些实验实训基地,为助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⑵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我院铁路专业与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苏州地铁公司、宁波地铁公司、陕西圣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相关单位建立了稳定校外实训基地80多处。

⑶学院与企业共建共管的实验实训基地。学院与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等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共管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虚拟实训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3个虚拟实训基地项目,《电力机车乘务作业》、《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等15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模块、教学视频等多项教学资源内容,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6.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必须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考核体系。我院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同时,加大了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过程考核,即对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考核。传统的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监控不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将实验、实践课和理论课融为一体,做好整个过程的监控,即理论和实践并重。对于人才质量的评价不但要重视内视质量,即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更要重视社会化质量评价,注重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评价,要在人才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中,完善人才后期跟踪的质量评价体系。由单一教学质量评估,逐步过渡到多元化、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企业需求。

结论

综上,我们应继续实施双主体、双模式、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订单培养”的比例,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工学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特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1:73-99.

[2]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2):102-125.

[3]周建松.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十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6):135-148.

[4]舒均杰.基于三组关系对高职人才培养职业性的厘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9(04).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6H265凸轮轴供油凸轮凹腹处程序的编制

上一篇:基于集成信号ATS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