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论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2:32 浏览数:

【摘 要】 在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利于拓展体育教育视野,使素质教育具象化,引导弱势群体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角色转变,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赞赏他们的努力过程和参与态度 ,推动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关键词】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赏识教育;意义;方法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是高校教育的办学宗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项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作用明显。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能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以正确的心态、情绪面对体育学习,其研究价值很大。

一、理论概述

1、体育弱势群体

体育弱势群体是指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体育教育的影响下,这类学生不但不能正确面对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或是由于身体形态、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差等原因而感到自卑。目前,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2、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指以尊重生命为原则,通过赏识行为,强化学生自主行为、自主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能从学生的角度、思想和精神定位看待教育,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其教育效果良好,是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二、赏识教育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作用和影响

1、使素质教育具象化

体育教学没有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它只要求高校学生依靠必要的体育运动和技能训练,增强体魄,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众所周知,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赏识教育的帮助下,体育教学的应用功能会逐渐增强,其训练项目和运动内容会更贴近于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运动需求,为体育教育提供具体、全面、科学的教学指标,有利于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2、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深远影响

对于高校体育弱势群体而言,短暂、一时的体育运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身体、形态、体育能力等问题。赏识教育倡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了解体育运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会逐渐培养出体育运动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和意识的形成,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3、拓宽了体育教育的视野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赏识教育要求学校根据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课教学,如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自主,学生们的活动空间大了,其运动潜能也会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

三、加强高校体育弱势群体赏识教育的若干意见

1、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

与正常学生不同,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很难完成体育教学中的所有体育项目,因为他们的运动能力很弱。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观点,在教育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在拟定体育教学计划时,添加一些运动要求不高、技能简单的体育活动,让体育弱势群体有展示自己、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能力。同时,给这类学生积极的暗示,告诉他们“你能行”、“没关系”。当学生有自卑情绪或畏惧心理时,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不要盲目的要求、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听取他们的看法,在他们心理能够接受、认可的基础上,采取教育干预,尽可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赞赏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努力过程和参与态度

长期以外,体育弱势群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直不高,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无法深入到这类学生内心深处、影响其思想的根本原因。为此,体育教师应根据自身教育经验,耐心劝导、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赞赏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并就其进步、成功的地方提出表扬,要注意赞赏时的语气和措辞,不要过于浮夸,以真诚为主。另一方面,不规定、不要求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运动标准和指标,给他们充分、自由、特殊的优待,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独立完成符合他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体育训练。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会获得全新体验和感受,其参与态度也会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3、推动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基于体育开放性教学思想,创建时代性、娱乐性、功能性的教学课程和体育活动。首先,结合体育教育实践,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运动困难,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尽可能削弱运动技巧的教学影响,多关注基础教育、强调体育教育中的安全思想和理念。其次,更新竞技体育内容。在继续开展田径、足球、排球、篮球之类的传统项目教学时,还应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舞蹈、健美运动、游泳、武术、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之类的强度不太大的竞技体育项目。通过丰富的教学课程和体育活动吸引、感染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束缚,接受体育教育。最后,向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传授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使用,以综合提升这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体育教学的内涵价值和思想精神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有传统的健康体育、娱乐体育,逐渐演变成“健美体育”,使高校学生都从中受益。

4、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在体育教学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以往,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简单、单一,无法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为此,教师应学会转变角色,站在学生角度,发扬赏识教育,丰富赏识教育内涵,突出赏识教育教学的作用影响。一方面,让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他学生辅助他们做一些体育训练和活动,但不要明说,要背地里调整运动机制和教学结构,并引入一些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另一方面,约束、控制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向,学会利用赏识教育,平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视角矛盾,从个性化、教育民主化角度,省察自身,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意识。

通过上文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体育教学的影响意义深远,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因此,全国各高校应予以重视,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赏识教育,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 马行风.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方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04)173-195.

[2] 金龙泉,赵健.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03)186-187.

[3] 康辉斌,夏志琴,李贤彪.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成因与教学策略[J].孝感学院学报,2010.19(106)174-177.

[4] 康辉斌,夏志琴.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成因与教学策略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2010.29(104)166-168.

[5] 王文军,邹艺萌,郑潇笑.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的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1(120)113-123.

[6] 苏中第,王继富,郑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的思考[J].武魂,2013.39(111)171-189.

上一篇:越秀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健康水平促进策略研究

上一篇: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