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07 09:12:13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自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淮安市工业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欠发达地区前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通过对淮安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趋势和特征的测评与分析,证实了工业基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有显著作用。新形势下,应从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视节能减排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欠发达地区;信息化战略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增速一直位居欠发达地区前列,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2015年,该市实现工业产值672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500家,分别是“十二五”初期的26、21倍,彰显出巨大的后发优势。本文以淮安市为样本,分析该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为苏北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新一轮新型工业化提供政策建议和经验支持。

一、苏北新型工业化特征与路径

新型工业化模式由经济环境、经济体制以及所有制结构所决定,并与区域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资本条件、人才储备以及环境管制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苏北地区来说,尚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一是支撑苏北地区工业扩张的土地、劳动力及淡水资源等要素优势逐渐削弱;二是随着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原经济区先后纳入国家战略以及发达地区“二次创业”浪潮兴起,苏北面临市场、资源、人才等要素竞争;三是“产城融合”严重滞后,城镇产业支撑力弱化乃至“空心化”必然会影响工业化的深化拓展。

在既有资源禀赋状况限制下,苏北新型工业化呈现出三个特征:(1)目标多重性。基于“四化协同”战略,着力提升城镇集聚度、就业承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一元化。(2)以信息化为契机和先导。通过要素时空组合创造“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外溢性和渗透性实现产业、资本和管理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3)外生动力驱动。苏北地区科研、人才、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稀缺,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应积极引进、集聚、培育创新要素资源,利用外生动力机制弥补创新能力“短板”。

为实现要素资源“外向聚爆”效应,苏北地区在政府主动干预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构建了“要素-开放-制度”动力机制:(1)要素优势和要素流动。通过挖掘要素内涵和特色,促成要素增值和比较优势,既提高了要素交换的收益,也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要素流动。(2)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主动破除抑制要素流动的理念、制度和技术障碍,实现要素内外双向流动,形成区域开放型经济;同时,顺应区域一体化趋势,主动构建与上海、苏南等地区的协作机制,以承接产业转移。(3)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在“生物适应性反应”效应下,苏北地区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市场、金融和技术创新体系,并通过制度创新不斷弥补现有差距,为对外开放和要素流动提供持续动力和保障。

二、淮安市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设计

本研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样本进行水平分析和趋势判断,两者结合有利于建立多时期、多目标、多方案评价体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多层次测度体系,并对要素层、指标层指标进行赋值、测算以及一致性检验,最终形成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步骤包括:(1)依据定性指标和判断矩阵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逐一衡量和对比,采用“1-9”标度法对其进行赋值。(2)通过归一化处理将判断矩阵标准化,通过平均值测算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系数。(3)根据目标体系完成指标的一致性检验,验证其是否具有适合的一致性。经测算,要素层和指标层的一致性比率分别为0.1和0.0438,均≤0.1,符合评价体系要求。

三、淮安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判断与水平测度

(一)淮安市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与分析

设γi为淮安市第i类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各产业在2015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得到前16个工业产业的发展水平数值与排名(表2)。

从2015年淮安市各产业新型工业化的灰色关联数值和排名看,重工业部门普遍靠前,凸显了淮安市工业发展的重工业导向;制造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优于采矿、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部门,且前10位有9个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表明制造业是淮安市工业主导产业。盐化新材料、特钢材料、食品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两大战略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利润及税收的比重都接近60%,表明工业基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有显著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淮安首个千亿产业,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表明该市信息化先导与引领战略已初见成效,“4+2”产业的优势特色地位已基本形成。但是,汽车制造、金属制品和食品制造等未来重点发展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

(二)淮安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

设Xi,j为样本(淮安市新型工业化)在第t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选取t年第j个指标的最优值并标为Xoj。为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采取“0-1”标准化法,依据公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0≤λi,j≤1),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和第j个指标的最优值分别标为λt,j和λoj。

λi,j=(Xij-minXj)/(maxXj-minXj)(1)

根据公式(2)测定样本中第t年第j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最优值的灰色关联系数。

ξtj=■(2)

其中,分辨系数ρ∈[0,1],ρ一般取值为0.5。ξtj即为上述关联系数。最后,根据公式(3)计算在第t年的样本灰色关联度。

γt=■ξtjwj(3)

其中,wj为基础指标的相对权重,γt为样本第t 年的灰色关联度,γt取值范围为0≤γt≤1,γt值越大,说明该年度的样本测度水平越高。

依据2010~2015 年工业统计数据,根据以上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淮安市6年间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得到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5825、0.6505、0.6303、0.6449、0.6741和0.7244。可见,样本期内淮安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在2011年达到新高,但2012~2013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均低于2011年,直到2014年才重新实现超越。一方面,受冶金、水泥等行业受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等影响,淮安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利润下滑,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动力不足,导致2012~2013年新型工业化的灰色关联系数偏低。另一方面,淮安市以推进智能制造和创业创新为切入点,打造能发挥自身优势的“4+2”工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大中型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以技术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显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全市科技投入费用逐年上升,2015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6%。总体来看,在“增量提质”以及科研投入增加的推动下,淮安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稳定性有待提升。

四、加快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淮安市新型工业化演进趋势和静态发展水平的分析,结合其他四市发展状况,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1)受经济发展环境、投资扩张政策效应以及高端产业转移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时期苏北新型工業化水平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整体呈上升趋势;(2)经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研发投入力度,明显改善了新型工业化的灰色关联度数值;(3)制造业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排名靠前产业大都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4)除传统优势产业外,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系数较高,表明信息化先导战略成效显著。总体而言,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苏北工业经济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和信息化。

但是,苏北新型工业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体规模和质量有待提高、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等问题。因此,“十三五”时期应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将苏北在区域战略中的相对劣势转化为区域腹地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通过外部产业、资本和技术转移的梯度承接,构建基于信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持体系和环境体系,实现苏北工业经济向中高端制造、创新型经济、集约式发展转型,促进新型工业化水平和质量提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重视节能减排等。

参考文献:

[1]曲昭仲.关于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0(01).

[2]孙智君.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制度变迁与传统农业改造”(14FJL004)。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

上一篇: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上一篇: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