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路桥工程人才的美育提升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06 08:51:17 浏览数:

摘 要:本文基于新时代路桥工程人才培养特点,从美育提升路径研究出发,具体以新时代路桥工程人才美学能力分析、 “技艺结合”的校园美育环境、“学科交叉”的美育教学融合以及“艺术+工程”的美育教学实践案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探索与新时代对交通土建类人才需求相匹配的美育创新教学框架,并通过实例研究,试图将美育与路桥工程教学有机融合,运用到该类人才美育提升创新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中。弥补传统交通土建类人才美学短板,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机制下的路桥工程人才美育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美育;交叉;融合;艺术;路桥工程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实施高校提升固本工程和美育提升工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审美素养。新时代有新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决不能只关注专业教育而忽视美育教育,新时代美育工程的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大学素质教育即是目标教育也是理念教育,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又要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美育工作一直是路桥工程人才培养的薄弱的环节。美学、艺术注重感性塑造,路桥工程科学更注重理性的理解与分析,其实无论是感性的艺术形态,还是理性的科学分析理解,目的都是揭示自然的奥秘,两者有着与生俱来的逻辑关联。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注重传授工程科技知识,而不关注美育的培养,这种教育教学的结果是不健全的,势必不能适应新时代路桥工程建设对人才需求,也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对路桥工程人才的美育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丰富教学内涵,健全教育体系。 路桥工程的美学设计不可忽视,加强路桥专业的美学教育,可丰富其教学内涵,使其延伸至艺术设计学、美学的范畴。 健全专业的教育体系,实现培养內容从宏观层面的规划到微观层面的贯通。二是弥补现有缺失,完善知识构架。目前,路桥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通常掌握了较强的结构、力学、施工材料等相关知识,但艺术审美能力较弱。通过美育提升培养此类人才的设计基础和美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最终实现工程与艺术双重认知。三是提升美学素养,引领行业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学要求日益增强,路桥工程的美学内涵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具有美学素养的工程师才能创造出更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引领行业的发展。

交叉与融合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新时代路桥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指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与边界,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在本论文中,主要是指美学、艺术学与路桥工程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本论文中的路桥工程人才是指由专业工科院校培养的专门从事路桥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 检定等的工作工程技术类人才。美育提升,即基于“工程+艺术”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艺术与美学的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培养路桥工程学生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运用美学的价值去创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路桥工程。

我们思考如何实现“艺术+工程”美育提升? 艺术与工程不是简单的叠加,应该是有机的融合。艺术思维多为感性思维,以感性看待世界,对为形象思维,工程多强调逻辑思维,运用用理性看待问题。两者看似不相关,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界,也是工程工作者发明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在《桥梁话语》中提到“工程是种艺术,而不科学”。德国桥梁美学教授Leonhardt在《桥梁建筑艺术与造型》中也提到“桥梁设计者必须具有想象力、直觉、对形式和美的感觉”。大师们的设计理念告诉我们强调与艺术学科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应该构建起与路桥工程类人才美学能力相匹配的美育教学实践框架。首先从人才的全面发展角度来分析路桥设计人才应具备美学能力,掌握其成长规律与自身特点,设定提升目标与要求。其次是解决美育创新思维与路桥工程设计思维的融合教学方法问题。艺术创新思维与工程设计的融合,不是简单组合,而是需要对两者的教学原理、规律,特征,进行研究、比较与分析,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组织和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的融合实践,并取得实质性效果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和推广。

近两年,笔者对路桥工程人才美育提升培养做了部分相关的教学研究实践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新时代路桥工程人才的美学能力分析

以美育教育理论、工程美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对交通工程类人才应具备的美学核心能力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交通土建类行业发展需求针对人才专业特点、心理特征、行为模式、思维习惯、成长轨迹以及人格形成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美学能力提升与未来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有针对性的搭建美育提升路径。

2 “技艺结合”的校园环境美育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育人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在对交通土建类人才美学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工程技术语言与环境美学融入到校园环境美育研究中(包括校园景观、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以增强校园环境美育功能,提升美育氛围。笔者认为,对于路桥工程人才的美育提升,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工程技术语言、环境美学与立德树人、环境育人等思想层面的细致挖掘;工程技术语言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研究;“技艺结合”的美育空间感受与心理认知以及美育提升的效度分析等等。

3 “学科交叉”的美育教学融合研究

校园美育环境的潜移默化是美育提升的外因,美育教学是提升的内因。单一的美育教学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如何立足美育教学本质,打破专业壁垒,强化美育与交通土建类学科的融合教育教学,强化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激发人才的创新思维。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包括美育教学与交通工程教学的交叉联系逻辑;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教学方式;交叉融合教学中教学目标与能力提升的实现问题等。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搭建起教学融合的教学框架,以美学素养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搭建教学团队以与学生团队,以美学结合路桥工程为切入点,通过竞赛项目与产业活动训练艺术修养与审美素养、工程知识、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设计能力。从而达到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4 “艺术+工程”的美育教学课程实践

路桥工程人才的美育提升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路桥工程美学理论的培养,又要有美学理论结合工程美学的实践创造,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叠加,才能形成路桥工程美学知识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因而,美育提升路径应有工程结合艺术创造的实践教学内容。 内容主要针对“艺术与工程”融合的美育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实践剖析,将美育实践与交通工程相结合,与主导产业对接。 主要内容包括: 分析美学思维导入、创意开发与工程约束、课程板块衔接与融合,校企团队协调等教学实践融合路径; 重点研究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的美育实践模式,提升交通土建类人才的美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艺术+工程”的美育教学实践课程框架主要由四大板块构成分别是美学板塊、工程理论板块、项目实践板块和前沿讲座板块, 板块与板块之间注重衔、接交叉与融合,美学板块主要包括创意美学、和工程美学两个教学模块, 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两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与递进关系,在意识层面打通艺术与工程之间的学科壁垒,强调创意美学对工程美学的强力支撑。工程理论板块主要是对土建工程的技术知识进行学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对美学板块的教学衔接,强调工程技术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同时需要艺术创新。 项目实践板块主要包含设计策划与工程创意模块、概念性工程造型设计、方案与施工设计、项目实施与学科竞赛五个模块, 该板块应该以项目为导向,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以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同学来协同完成该项目课程实践, 团队成员中应重视艺术设计背景的同学介入,通过艺术创意结合工程美学完成项目实践。 前沿讲座型板块以前沿技术艺术融合创新设计为导向,多以国内外大师级工程设计分析介绍的主要内容, 侧重分析其美学意义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

我国正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新时代路桥工程领域越来越重视美学的价值与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进行分类别研究,立足路桥工程人才培养的美育强化和提升。以美育教学提升路径研究为突破口,探索新时代路桥工程人才美学提升新路径,新方法。将工程美学、教育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将人才全面发展路径与未来行业发展相结合,工程设计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等多学科方法有机交叉融合,实践教学为主导,通过实践案例,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教学成果等来验证本研究,形成有效的学科交叉、融和的美育教学方法,并为路桥工程建设升级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培养保障。

参考文献

[1]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10).

[2]佘醒,张乐.工科院校美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罗融融,董文静.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的交通土建类院校美学教育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4]龚思维.工科院校美育课程构建初探.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

上一篇:浅谈初中美术课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

上一篇: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