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5:53 浏览数: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随着社会的变革,弱势群体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谓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我国“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必须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在这里,“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或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本文的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出身于不利的社会阶层而受到文化剥夺,在学校场域中师生的互动产生障碍,使自己处于被贬损、被排斥的边缘处境的学生个体的集合。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是学校系统对占有不同文化资本的学生进行标定,实现不平等再生产的一个结果,是教育领域内的一种不公平现象,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它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甚至会带来一系列不稳定社会因素。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

在学校场域,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其成因到底是什么?这是迫切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

(一)家庭:弱势群体形成的初始背景

家庭作为一个具有“面对面”独立自主特点的首属群体,对学生而言是不可选择的生存环境。家庭对人施加的影响是广泛而有效的,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摇篮”,“人生的第一课堂”。在这个“给定”的家庭里,其“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个人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家庭经济资本

家庭经济资本是指家长以物质形式投资在子女教育上的资源。经济资本有助于家庭通过对优势教育资源的选择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拥有充裕经济资本的家庭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可供学习的必要工具,促进其学业成功,而经济资本不充足的家庭,学生的学习资料、学习机会相对匮乏、单一,要获得学业成功,面对的困难很多。此外,经济资本还会以隐蔽的方式作用于家庭对学生就读学校的选择。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凭借经济上的优势支付昂贵的“择校费”,或者通过在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购买住房实现户口迁移,从而让子女接受条件优越、适合其能力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而家庭经济资本匮乏的家庭则无能为力。

2.家庭文化资本

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实践或耳濡目染的影响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修养和文化商品等特定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本理论认为:“家庭出身不仅通过单纯的经济收入来影响求学的孩子,文化资本的传承也是不同社会出身的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差异的重要原因。”正如布迪厄所说:“在剔除了经济位置和社会出身的因素影响后,那些来自更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学术成功率,而且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表现出了与其他家庭出身的学生不同的文化消费和文化表现类型。”不同阶层的子女在家庭教育中所传承和习得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等文化资本各不相同, 社会阶层较高的学生在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与主流社会相一致,这样,他们更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而低阶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则表现出文化上的弱势。如弱势群体的子女,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就明显的存在着文化上的弱势,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其早期文化习得与学校文化存在异质性和不连续性。这种异质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了农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困难和学业上的失败。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来自文化资本优越家庭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学校:弱势群体形成的催化剂

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在学校场域内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亲疏更多的体现在微观的教育场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机会的多寡及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师生互动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尺度。某些教师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社会出身及学生目前的学习成绩,人为地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就互动对象的选择上,教师更喜欢提问尖子学生,所提问题的性质,对尖子学生更多的是逻辑性、论证性较强的问题,而差生更多的是选择性、判断性等需要较多记忆的问题;言语行为上,对尖子学生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对差生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表达,提问的质量要求也低;互动时间上对尖子学生表现出更大的耐性,而对较差的学生,较少给其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经常粗暴的打断学生的回答并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从互动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与尖子学生的互动更符合教育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多半具有促进功能,对差生截然相反多半起抑制作用。因此,在性质迥异的互动中,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的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更有甚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逐渐沦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有关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研究也表明:获得师生互动参与最多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是所谓“尖子”学生,他们与教师互动的频率少者可为全班学生与教师人均互动频率的3.3倍,多者达到10倍。在教师的“导演”下,多数中底层学生永远作为“配角”为少数“主角”们“做嫁衣”。学校教师的一系列不公平的做法,影响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产生5%~10%的影响。

2.标签效应

美国社会学家里斯特(R.C.Rist)在1970年发表了《标签理论对理解学校教育过程的贡献》,把社会学中研究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教师贴标签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贴标签”(labelling)的现象司空见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作为贯彻落实社会权力意志的代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贴标签的过程,贴标签的结果使学生形成自我实现预言,从而使这种标签的内容变为事实。“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人们对某种情境的知觉可能改变该情境,从而使该情境与自我知觉相一致,也可以说是对别人贴标签的反应结果。自我实现预言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借用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着这样的预想: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完全学会所教的事物;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但还算不上是‘好学生’。”教师这种封闭性的先入为主的设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之前的设想把学生归类分等,并对其分别赋予高、中、低不同的期望。期望不同,互动中教师在言语表达、行为表现、肢体语言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并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会有意、无意的不断强化这种差异。当学生接受教师不同的“暗示”,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时,最终导致“自我实现预言”的实现:学生的最后分等与最初的设想相差无几。这种标签下的差别对待提供给好学生的是发展的机会,而对差生往往是控制和抑制,限制了其潜力的发展。

三、对策

(一)实施补偿教育,发放教育凭证

实施教育凭证制度是从保障处境不利群体的利益出发,政府将教育公共经费以凭证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学生或家长可用来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和相关教育费用,就将原有的政府基础教育经费由间接分配改变为直接分配,使得学校之间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和资源而竞争生源,进而迫使学校改善质量。同时政府把经费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不仅给家长以选择学校的机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做出选择,对贫困家庭儿童适当地多分教育费用,无形中起到均衡社会财富的作用,使大量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进入高质量的学校,力求使贫穷家庭子女与富裕家庭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有助于我们最大程度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不公平现象,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弱势学生的适应能力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当代各层次的学生之中。不同性别、年龄、学业成绩等的学生都有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坚持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心理咨询为辅,完善学生的心理调节机制, 健全人格,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二是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摆脱障碍,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识别,与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密切配合,尽快给予治疗,帮助学生重返校园生活。

(三)实施“爱”的教育,汇集教育合力

现代社会,各要素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学生个体发展更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教育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关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学校的教育者应该主动与家长多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要,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联系,汇成教育合力,共同来关心和呵护这一群体,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四、结语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形成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层面的因素,更有家庭、社会因素。学生弱势群体在学校场域内的生存境遇:希冀进场,却被排除场外;虽在场内,却不被场内接纳;表面在场,实际并不在场;物理场的在场,意义场的不在场。因此,遭受了来自教师、同辈群体的讥讽、排斥带来心灵上的折磨和痛苦,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走向社会后这种弱势地位会继续复制重演,形成弱势处境的再生产,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于弱势学生群体,国家应该永担职责,从多方面特别是教育公平、人文关怀入手,探究标本兼治之法。

上一篇:献爱心,靠大家

上一篇:朝阳摄影社商业计划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