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论北京奥运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22-02-25 10:03:33 浏览数: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奥运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将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崇高理想。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契合了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必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体育;北京奥运;和谐社会;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7)06-0033-(04)

一、北京奥运会契合了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一)北京奥运会与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内涵的一致性

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和灵魂。人文奥运主要是指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目标为以人为本,由单纯追求政治、经济利益上升到追求人文、环保等综合指标,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等统筹协调发展,讲求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和谐。人文奥运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人的物质、政治和精神生活,还涉及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等众多领域,具有多方面丰富的内容。但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着眼点,体现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通过营造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着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中国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既包括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包括各阶层间的和谐,也包括各社会利益群体、集团之间的和谐;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包括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由此看出,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二)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北京奥运会目标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所追求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多元复合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大方面的具体内涵规定也可以说就是和谐社会所要追求实现的基本功能目标。

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作为标本目标,积极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2007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汇报,强调:举办奥运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办好奥运会,对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尽最大努力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好。这说明,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目标是人自身素质的改善,显示着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北京奥运会的另一目标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是指:“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北京奥运会的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场馆设施、组织工作、开幕式、文化活动、媒体服务、舆论评价、安全保卫、志愿者队伍、交通组织、生活服务、城市形象、竞技成绩等方面。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的诉求与体现。

(三)北京奥运会与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一致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决定》进一步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总体要求是:开放办奥运——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经验,提高国家的开放水平,展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象;创新办奥运——筹办奥运会要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节俭办奥运——珍惜资源,减少浪费,注重赛后利用,促进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廉洁办奥运——本着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杜绝腐败现象;全民办奥运—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共享奥运成果。开放、创新、节俭、廉洁、全民是对北京奥运会筹建工作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北京奥运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当代奥运会是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文化盛会,是一个由表层的物质设施与活动内容、中层的组织结构和深层的意识形态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奥运会的这一特点,也必然决定了其将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思想观念等诸要素产生特殊的影响,从而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北京奥运会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1.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中国体育工作在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强的工具理性取向,如在体育功能方面,突出体育的生物功能、政治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娱乐、经济等);在体育目标方面,突出体育的工具性,对人自身的人文关怀不足。奥运会思想体系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色彩,这为中国体育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建构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的奥运理念,顺应世界体育发展潮流,代表着先进的体育思想观念,引导着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亲身”体验、学习、吸收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理念的平台,有助于中国体育系统真正实现“以人为对象,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基点来开展体育工作和体育理论体系建设。”

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运作实践,还将为中国体育系统落实“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提供实践动力与真实范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雅典奥运会筹办过程的始终:在设计和建设场馆时把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安排训练场地时尽量把训练场地安排在比赛场馆和奥运村附近,为运动员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在制定保安措施时,无论运动员还是外国游客,都不会因为安保而感到不舒服;在每个奥运班车的站点以及市内一些繁华街道,都有志愿人员负责解释班车路线和提供地图,这些细节无时无刻都体现着雅典奥运会“以人为

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实践,将为中国体育系统落实“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注入强有力的实践动力,通过提供绝佳的实践范例,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模式。

在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已经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纲领性文件《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指出:“人文奥运,突出‘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设使奥运会参与者满意的自然、人文环境。”如何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开展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也已经列入重要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无论是奥运场馆建设、市政设施建设,还是城市文明氛围的营造、服务工作的开展都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体现出时时、事事、处处考虑人的实际需要,关心人、方便人这样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竞赛结果,也要重视竞赛风格和体育精神;不仅重视对强国选手的服务和喝彩,也要重视对弱国运动员的鼓励和支持。”

2.突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

奥林匹克运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强调和谐的社会运动。经过长期的思想发展和运作实践,奥运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奥运和谐发展观念:作为行动主体的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平台下,人的价值实现与价值实现过程都要与其发生重要联系。在此观念的基础上,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和谐发展模式:通过奥运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通过奥运会,激发社会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以破坏生态平衡,加剧环境污染为代价来筹办奥运会,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世界和平,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实践中,北京奥运和谐观念体现为体育发展模式的和谐。体育发展模式的和谐,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体育系统内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体育的协调发展,统筹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

3.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0世纪后期以来,举办奥运会给举办国留下什么遗产,已成为国际奥委会考虑的重点问题,这实际上是要求举办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奥运会。2002年11月,国际奥林匹克界首次在洛桑召开奥运会遗产大会,150名代表,包括IOC、历届奥组委、国际体育组织、申办组织、媒体等,对1984年以来奥运会的后作用进行讨论,提出要更加理性地认识奥运会的作用。国际奥委会也对奥运会的长期效益表示出极大的关注,要求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奥组委在奥运会结束后提交的正式报告由过去的三部分(申办筹办概述、竞赛项目组织、竞赛成绩)增加第四部分,即“奥运会的总体影响”(OGCd)。该部分要全面描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举办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共167个指标。国际奥委会还要求这部分的调研在筹办阶段即着手进行,经过数年跟踪调查,在奥运会结束后两年完成报告。北京奥组委的这一工作已经启动,并开始了8年的跟踪调查,将于2010年底完成。

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在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国际奥委会确保奥运会是在善待环境的情况下举办,并且鼓励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关注环境;国际奥委会将努力在各项赛事和活动中体现这种关注,并且教育奥林匹克领域的每个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继“体育”、“文化”之后,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三大支柱,并将保护环境的条款写进了《奥林匹克宪章》,同时设立了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参照联合国环发大会的《21世纪议程》,结合奥林匹克运动的特点,制定出版了《奥林匹克运动2l世纪议程》,用以指导奥林匹克运动在环境领域的行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标志着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北京奥运会秉承了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绿色奥运”就是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备和举办奥运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广泛地开展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二)促进中国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

体育事业是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且与诸多社会部门发生联系的事业,其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因此,体育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事业。中国有着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事业,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是,小农社会的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的条块格局,容易使我们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机制,导致了中国体育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的弊端。

奥运会是规模庞大、涉及行业广泛的巨型体育文化活动,从需要的资源来看,奥运会涉及到物质、人力等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资源需求的数量巨大。同时,奥运会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有相当高的标准,需要一流的质量和素质。奥运会对举办国的检验是全方位的,涉及其体育发展程度、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市政建设及管理能力。任何一个举办城市,既使是最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也都是在竭尽全力准备了数年之后才能完成任务。要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要求举办国采取社会大合作的态度,要求打破壁垒,穿透封闭,建立起高度开放、联系密切的社会体系。奥运会的这种社会合作要求在奥运会的直接实施者——奥运会组委会——的构成上有突出的体现,如汉城奥运会组委会执委会几乎囊括了韩国朝野各种重要机构:国家教委和公共关系委员会、内务部、财政部、国防部、教育部、体育部、建设部、通讯部、文化与信息部、政府管理部、汉城市政府、韩国企业联合会、韩国广播协会、韩国奥委会、支持汉城奥运会全国委员会等。

从需要合作的行业来看,举办奥运会涉及到体育、外交、建筑、新闻、服务等众多社会行业,举办奥运会的巨大需求,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凭一己之力是不能实施的。在全球合作、全社会协作的发展大潮之下,规模巨大的奥运会必须形成大合作的组织运作机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社会各行业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中,涉及到法律、海关与入境手续、环保与气象、财政、市场开发、医疗卫生、安保、新闻宣传与媒体服务等18个方面,这些方面均与筹办奥运会直接相关,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将直接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这些方面所涉及的将是一个庞大的遍及全国的行业、机构体系。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有助于体育系统强化社会合作观念,完成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最终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了中国弱势群体体育工作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心弱势群体

北京奥组委提出的“人文奥运”的主张,不仅仅是第29届奥运会的理念,更是第13届残奥会的理念。北京奥运会促进中国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残奥会上,北京残奥会不仅对残疾人体育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促使整个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注意力来关注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北京残奥会的促进下,中国的妇女体育、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及边远地区的民族体育都可望得到相应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与发展,可以预见,在北京奥运会的促进下,通过整个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注意力来关注弱势群体体育的需求为切入点,必将会促进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改善,使中国社会的各个群体趋向相互关爱与和谐。

责任编辑 王继洲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上一篇:社会工作的介入对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的可行性探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