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产业集群与构建重庆经济“增长极”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4-12 08:41:31 浏览数:

摘 要:区域之间竞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产业和大型企业群之间展开的竞争,本文以增长极的视角,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翔实地探讨促进重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发展思路,使重庆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政策更有实效性,让产业集群成为加速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直辖市建设的整体跃升。,

关键词:重庆直辖:增长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4-0148-04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勾画了“三大定位、一个目标”的宏伟蓝图,其中一个定位是“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有着“东北现象”和“西部现象”叠加的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如何前行,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增长极形成的条件:一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二要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三要具备凝聚和扩散效应的区域发展环境。构建重庆“增长极”路径的究竟是什么。重庆三峡库区部分城镇仍未能彻底摆脱贫困,短时期内难以和重庆构成城市群,难以为重庆成为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必须首先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那些有优势的产业。重庆是全国:六大老上业基地之一,国家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众多;工业门类齐全,涵盖了几乎所有的39个工业行业,要借助重庆一直以来的产业优势来构建重庆“增长极”。重庆汽车摩托车、石油化工、装备工业、材料工业以及电子工业五大支柱产业有望成为西部最大的产业集群和增长极。

一、促进产业协作网络的形成

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经布代维尔、弗里德曼、缪尔达尔、赫希曼等渚多经济学家发展和完善。增长极的理沦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所以增长极的内涵中,工业经济的发展增长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极点。

产业发展的簇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是2l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三大趋势是产业内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产业集群理论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产业集群的研究结沦已经成为许多西方中家当作一种政策工具,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绩效。集群战略和政策得到了联合罔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台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的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食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簇群是在一定的区位上形成的地域综合体。增长极的基本要素是能引领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内对周边地区能产生较强辐射能力,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和发达。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在综合考虑产业的市场潜力、产业比较优势、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的基础上,选准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一经确定,就要在投入和政策上保证它得到优先重点发展,使之超前启动,强化功能,有效地承担起地域分工的任务,并增强其带动经济发展的辐射力。汽车摩托车、石油化工、装备工业、材料工业以及电子工业五大支柱产业有望成为西部最大的产业集群和增长极,到2010年,五大板块总共实现销售值7500亿元,是重庆成为西部增长极的“发动机”,或“核动力”重要支撑点。探索超常发展产业集群的新路子,把犹如散兵的单个企业和各种机构有效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加快”和“率先”发展,使重庆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重振雄风。

首先,要支持工业集聚地区,扶持带动性强的关键产业,培育和支持支撑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对集聚地区产业和企业的培养,通过抓好大项目、大支柱、大产业、大投资、大基地,促进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级理论实际上是从磁极概念引申过来的,意思是由于经济空间中经济发展不均衡,需要以个别点来促进点(极)发展,通过点(极)发展带影响、带动周边其他经济空间发展。产业集群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集聚效应。产业群的特征是产业内的资本在某一区域内较快地集中,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合。企业不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是要产生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重庆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分别属于国民经济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七大行业。综合配套能力强,体现了重庆的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重庆有良好的基础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利用主导产业链方向延伸,依托产业集群开展创业孵化、创业扶持,促使区内的新企业产生,老企业的革新和多元化,形成该产业的一个扩散效应。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极所聚合的产业能量会沿着业务流程扩散,产生扩散效应,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布。

其次,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持久发展潜力的关键。首先,协调好“一圈两翼”的发展关系,是重庆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助推力”。其次,作为川渝两地的特大城市,加强两地分工合作。川渝地区工业基础好,两地协作多,互补性强,需要联手起来,打破市场和地域的壁垒,扬长补短,加强投资和人才协作,川渝两地才能真正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建立起国家的新的增长极。再次,在国外向中国、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重庆的工业还将迎来新一轮发展。要利用市场换取跨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缩小与汽车工业先进的大国之间的差距。注意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融合。在扶持相关企业和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注意外资的数量和企业的规模,更应注重企业的联系和产业关联度,实现从“引资”到“引产业”的转变,使产业植根、结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网络。

二、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

目前西部所有城市中,内蒙古和云南发展较快,“后起之秀”的新疆也在逐步缩小与前面省市的距离。而重庆通过夯实基础、建立平台、增强后劲的十年,已经站在了求突破、强实力、上台阶的新起点上。只有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快才能在其他省市中领先。

增长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

极,在产业集聚和发展上各有特点。从企业所有权来看,长三角以私营主导,珠三角靠外资推动,京津冀是国企主导。从产业类型来看,长三角是高科技及知识密集产业,珠三角是劳力密集产业,京津冀是资本密集产业。重庆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重庆的工业极具自身优势和特色,五个产业集群——汽摩、石油、电子、成套设备制造、材料工业形成规模后,对整个西部地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重要增长极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应包括工业、商贸、金融业、物流业等多个方面。区域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集群的竞争,表现为企业集群所从属的各地政府区域支撑体系之间的竞争。产业集群说到底是产业链、价值链上企业的空间聚集,这种聚集现象的发生必须要有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作支撑。因为企业像生物的生存一样也需要自己的“栖息地”。创优环境是政府促进产业聚集形成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应该对极进行“极化”过程的培育,对极给予资金、技术、政策、人力上的扶持。极化完成后,通过极、点扩散带动其他面上发展。

首先,在地方制度环境方面。产业集群实质上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重庆同样是西部的金融中心。区位改善对重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2000年以来,重庆几乎每年的存贷款增长率都高于四川。2000年,重庆主城9区的存贷款总额还落后成都,现在已经超过成都。银行总部向重庆转移趋势明显,不少内外资金融企业将总部设在重庆。政府部门推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面对产业集群企业的多方位金融服务,从多方面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融资困难问题。重庆全面提升重庆工业经济,构筑新型工业化体系,全面推进“1+6工程”。为产业集群的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制度环境,建成投资者的宝地,创业者的乐园,促进吸引企业在一定空间地域内的聚集和扎堆。市场环境越好,企业家的创业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感知创业机会,整个创业水平也就越高。

其次,因为企业以集群/组团共同使用品牌的方式比单独活动更能拿到大的订单,产生溢价效应。企业集群的统一销售机构,共同使用品牌,树立集群品牌可以弥补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多数没有创建品牌、对外宜传产品的能力差的缺陷。政府为企业疏通巾场渠道,加强对外宣传,举办全国性的产品博览会、符种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会,邀请全国知名人士为产业群题字或出席博览会,扩大产业集群在全闻的知名度,提升区域形象和区域竞争力,政府实际上成了企业的“经纪人”和代理人。产生所谓的“名区(区域)+名士(企业)+名诗(产品)+名句(技术)”的组合效应。

三、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硬环境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同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明确的地理位置。重庆要成为增长极,城市群、产业和交通是成为增长极的重要要素。产业集群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商务联系基础上所存在的地理组合现象。

增长极是都市内的正在不断扩大的一组产业,它通过自身对周边的影响而诱导区域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作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小时经济圈”将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设施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设施,经过强化和完善,形成完整的水、陆和管道网络。健全连接西北、华东、华南的铁路网络,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全国区域性航空枢纽,并改造水运网络,由此,把重庆的交通枢纽地位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直辖以后,重庆交通飞速发展。虽然地处中国西部,却有快捷的航空运输,四通八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加上大流量且成本低廉的水路运输,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联运,重庆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先天优势。2010年前后,重庆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基本建成“数字重庆”框架,成为长江上游的通讯枢纽。

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除了要构造前面所述的宽松区域软环境外,区域硬环境(即物理环境)也是必需的和过硬的。促进产业集群产生和成长首先必须创立一个产业聚集的平台,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其对工业空间布局导向显著。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外地客户前来采购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性。

建立产业集群平台(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开发区、生产基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制度创新的平台。重庆加大投入力度,改造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创新工业园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重庆北部新区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建成了一个以福特轿车为主体,集生产、研发、贸易、博览、文化、教育、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十里汽车城”。从而使本区域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集群的效应。巩固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建成我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建成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着力抓好3-5个大项目建设,建成西部的集成电路芯片基地;重点落实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等产业化项目,培育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西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以重钢、西铝为基础,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西部第一的优势,大力发展材料工业,推动资源加工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建成西部地区的材料工业基地。到2010年,实现我们“再造两个重庆工业”的目标,尽快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交办的任务。

四、健全公共服务支持体系

增长极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具备发达的服务体系。增长极应该包括以下要素:增长点(极)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一片)、一个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对公共政策会产生强烈需求,集群政策是某国或地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的综合和延伸。随着产业集群层次升高,中介组织平台是提高产业群绩效的关键因素。一些与之适应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专利代理所、技术交易中心、西南信息中心、科技情报研究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学会、科技咨询协会、知识产权研究会等也应运而生。重庆有5家专利代理所,7家摩托车研究所(包括高校的)、3家市属以上科技信息中心,14家区县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通过长期联系形成的本地化网络。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速信息传递,促进企业问的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的社会化网络的形成。

其次,产业集群与技术外溢有关,技术外溢使群内企业的综合成本下降,提高了集群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形成群内企业的凝聚力和群间的影响力,这正是产业集群的魅力所在。重庆现有汽车研究所的“中国重型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公路研究所的“中国客车质量检测中心”、有重庆大学的国家级“传动实验室”、西南地区唯一的具有3c资格的“重庆电器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级汽车、摩托车试车场工程已经启动。与此相配合,滚动实施了100个技术创新项目和80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促使了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实现重庆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的转变,关键是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从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单机制造发展为成套装备制造。建立公共的研究开发,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把技术服务这根纽带一旦根植于当地产业集群中,达到在集群区域内“扶一家,带千家”的点扩散效应,从而促进集群的成长与升级。

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思。要按照胡锦涛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要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狠下功夫。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依托已有的工业基础,加强军民结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到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重庆在中国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重庆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中国西部汽车城和世界摩托车之都,一定会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王 骏

上一篇:俄罗斯唱响“现代化”

上一篇:振奋精神,实干兴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