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运输篇 物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04 08:42:48 浏览数:

2007年以来,全国交通运输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旅客运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货物运输增速平稳,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货物运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物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07年以来,全国交通运输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旅客运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货物运输增速平稳,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货物运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225.3亿吨,同比增长10.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9918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

一、2007年交通运输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2007年以来,全国交通运输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旅客运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货物运输增速平稳,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一)旅客运输量

2007年旅客运输平稳较快增长。从客运量来看,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223.7亿人,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从旅客周转量看,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21530.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

分交通运输方式看,2007年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3.6亿人,同比增长8.0%;旅客周转量721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0%。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05.8亿人,同比增长10.6%;旅客周转量11445.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0%。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4亿人,同比增长9.6%;旅客周转量77.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0%。民航运输完成客运量1.86亿人,同比增长16.3%;旅客周转量2791.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7.8%。

(二)货物运输量

货物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225.3亿吨,同比增长10.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9918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

分交通运输方式看,全国全国铁路运输全社会完成货运量31.4亿吨,同比增长9.0%;货物周转量23797.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4%。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62.8亿吨,同比增长11.0%;货物周转量1125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4%。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27.3亿吨,同比增长9.7%;货物周转量6218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1%。民航运输完成货运量401.8万吨,同比增长153.0%;货物周转量11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5%。

(三)港口生产概况

2007年受内外需求强劲拉动,煤炭、铁矿石、原油、钢铁、矿建材料、机械设备等主要货种仍然高位运行,支撑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较前年有所下降,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8亿吨,增长14.8%。其中:外贸完成18亿吨,增长13.9%,集装箱完成1.12亿吨,同比增长22%。2007年营口、烟台进入亿吨港口,我国亿吨港口已扩大到十四个,成为全球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5年位于世界第一,上海港也连续4年夺得世界最大港口。

二、相关行业动态

(一)期货市场有效推动我国粮食物流发展

我国期货市场已形成了相应品种的价格中心和顺应物流方向的商品交割体系,对于推动粮食物流体系的完善、粮食资源市场化配置、粮食产业稳健发展正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粮食价格却出现大幅上涨。有专家分析指出,导致粮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粮食物流节点脱节。目前我国粮食产量5亿吨,流通量就有1.7亿吨,粮食物流是粮农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连接生产与消费,维持着粮食市场的基本平衡。鉴于粮食生产与流通有其特殊性,国家参与市场调节是当今全球粮食生产与流通的一个普遍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政府没有专门控制市场,但却在利用市场机制手段调控生产的同时,为粮食流通顺畅创造条件,从而达到干预粮食市场的目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完全无需政府调控的自由竞争的粮食市场是不存在的,完全的政府垄断也是没有的,主要是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形式。由于总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人均粮食间接消费量增长加快等因素导致我国粮食消费量不断增长,进而使我国粮食总流通量、总运量年呈现刚性增长态势。

(二)天津保税区成我国北方进口汽车、成品油的基地

据统计,2007年天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区货物量达到701.72万吨,比上年增长58.8%。其中入区货物454.86万吨,比上年增长64.3%,出区货物246.87万吨,比上年增长49.63%。保税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进口汽车、成品油、植物油、手机及其零配件和液晶显示板重要的基地,有色金属、化工、棉花等一批生产资料市场也已开始运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是滨海新区新功能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海关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发展要求,针对国际物流进出量大、配送周期短、即时响应要求高的特点,相继推出“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登记验放”等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物流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通关环境。国际分拨、国际中转等对外服务业也得到开展,极大地推动了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日本物流巨头加快在华运输网建设

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报道,福山通运和日本通运等日本物流大企业纷纷开始在中国建设遍布全国的运输网络。福山通运日前宣布与中国诚通控股公司就全面合作达成协议。首先,双方将互相委托在对方国家的运输业务,然后成立一个合资公司,负责在中国各地开设和运营新的物流网点。合资公司将引进福山通运利用最新IT技术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经验,以满足日本企业和中国市场的物流需求。报道指出,作为日本第七大物流公司,企业物流是福山通运的强项,但其在海外业务上相对落后。通过此次合作,福山通运意在借诚通现有的铁路运输网络和40个物流网点,确保它在中国全国的运输网络。随着沿海地区工资不断上涨,日本企业正加速把工厂从沿海转移到人工费相对便宜的内陆地区。这样一来,零部件如何从日本运到工厂就成为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内陆地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销售网络显得十分必要。日本的物流企业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才开始在中国建设遍布全国的运输网络。

(四)中国物流业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快速增长。调查的工业和流通行业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6年销售收入合计为9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47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流通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44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

物流费用规模继续扩大。随着物流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企业物流费用支出快速增加。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6年物流费用支出7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物流费用增长主要表现在利息费用、保险费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配送费用、物流管理费用和运输费用的快速增长。

物流费用率小幅下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零售行业物流费用率仍然偏高。2006年被调查企业物流费用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6年物流费用率(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为8.7%,与上年基本持平;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率为7.1%,比上年降低约0.2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2006年多数行业的物流费用率有所降低,反映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促进工业、流通行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积极作用。

三、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形势分析

2007年的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是与宏观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市场发展既没有超前,造成明显过剩,也没有滞后,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局面。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市场稳步快速发展。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核算,2007年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其规模及增长速度均达到自1981年有核算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全年变化趋势看,除元月份有春节季节性影响的因素外,其它月份累计增速均在19.4~19.9%之间小幅波动,表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特征。

二是内需增势强劲,外需对市场需求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快增长,拉动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旺盛,形成强劲的内需拉动力。如主要消耗生产资料的重工业(现价)销售产值增速达到28.5%的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另对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监测注意到,2007年生产指数的平均值为59.3%,与上年及2005年相比分别上升1个及0.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的平均值连续两年达到59%,比200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内需增势强劲的特征。据测算,2007年国内市场需求量钢材超过5亿吨,比上年增长近两成、煤炭消费达到25亿吨,大约增长12%、水泥达到13.9亿吨,增长20.5%、汽车约在840万辆,增长超过24%。同时,市场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市场需求全球化特征更为突出,出口需求保持较高增长。

三是市场供需大体平衡,市场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类等基础产品的稳定供应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能源等基础原材料的资源瓶颈制约矛盾得到明显缓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稳定,供需差率维持在2个百分点左右。市场平衡发展,是供需双方调整的结果。一方面,控制产能扩张,淘汰落后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市场供给增长速度趋稳。2007年,30种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生产量平均增长17.3%,比2007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回落1.8、1.0和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保持了稳步较快增长,2007年,30种主要能源、原材料市场总需求平均增长17.2%,比上年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市场需求发展的均衡平稳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多数产品需求增速变化很小,主要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产品需求增速提高并带动市场总需求增速提高。

四是价格由高位波动适度上扬,转向涨幅明显加快。2007年以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基础原材料资源偏紧,促使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由前三季度高位波动适度上涨,转向升幅明显大幅提高。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5%,涨幅创2005年以来新高,且价位总水平连创历史新高。价格走势表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持续攀升,涨幅创三年来新高。2007年,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价格总水平与上年相比,2005年上升2.9%,2006年上升3.5%,2007年上升4.5%,创三年来新高。二是升速呈加快趋势。从各月环比(与上月相比)情况看,前7个月基本保持平稳,平均升幅在0.35%以内;8月份后升势加快,平均升幅超过1.3%,尤其是11月和12月分别达到2.0%和1.7%,同比价格(与上年同月相比)更是达到7.7%和10%,涨幅呈现明显加快趋势。三是价位水平连创历史新高。从2007年各月定比(与2000年12月相比)走势看,一季度各月涨幅基本保持在20.2%~20.5%,4月份升势有所加快,达到21.5%,5月份上升到23.6%,达到新的历史高位、6、7、8三个月升幅在21.0%~22.3%之间波动,9月份后连创历史最高水平,9、10.11三个月升幅分别达到23.7%、24.6%和27.0%,到12月份更是创出29.2%的历史新高。

(二)未来展望

展望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依然较好,预计经济发展不会出现较大滑坡,GDP增长速度仍可达到10.5%左右。

一是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将继续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保障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的条件没有改变。虽然我国经济已连续几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物资条件总体上可以继续得到保障,不会出现明显的“瓶颈”约束。由此也说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累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提高,经济增长适当加快一点,具有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四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虽然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增势开始减弱,并对欧元区、日本等信息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国内需求均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2008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快速发展的周期,据国际货币组织最新预测,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4.1%。虽然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素因需要引起注意。

从国内来看,虽然2007年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仍需关注。从国际环境来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慢,全球经济面临拐点的风险增大,应该警惕。我们分析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看依然向好,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销售规模继续保持稳步较快增长,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也将继续增强,总体形势可以用“三个不变一个回落”来概括:

一是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不变,但增速会有回落。预计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达到2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左右。

二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变。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以及行业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新增资源增长将逐渐以需求为导向合理水平回归;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逐步改变,潜在的市场需求将加快释放。基于此,我们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仍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供需差率将维持在2~3%左右。

三是市场价格继续上升的趋势不变。从近几年的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走出低谷以来,基本上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这轮价格上升周期,一方面是受需求支撑,另一方面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需求的支撑作用预计在中长期都不会有较大改变,而成本上涨目前也已形成刚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不断推进,成本上涨因素仍呈上升趋势。我们预计,2008年中国生产资料价格总体水平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与上年相比涨幅在4%左右;受对比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变化等因素影响,全年价格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变化特点,甚至不排除出现拐点的可能。对此,也需要重视和密切关注。

上一篇:2008年初雪灾之后湘西椪柑产业发展的思考

上一篇:货交承运人贸易术语在内陆地区出口贸易中的优势

相关范文